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谷类的营养价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谷类的营养价值

谷类的营养价值

禾本科粮食作物的籽粒均称为谷类。习惯上将稻米和小麦粉称为细粮,而将其他各类称为粗粮或杂粮,如玉米、小米、高梁、燕麦、大麦等。谷类由于种类、加工方法、种植地区和生长条件不同,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别。
❶谷类蛋白质含量:谷类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只有8%—1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稻米为76,大麦67,小麦52,玉米60,小米56。精白米面中的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量较粗制者低。一般,粮谷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均较低,其中以小米、面粉的赖氨酸含量最少,而甘薯、马铃薯、豆类则较丰富,为了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以适当的搭配方式混合食用,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蛋白质利用率提高。
❷谷类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约占籽粒重量的70%左右。除甜玉米外,一般谷类中可溶性糖含量很少。谷类是最经济的热能来源,在人体所需的总热能中,55%—60%应来自谷类。由于谷类营养成分不全面,若过多的食入谷类,影响了膳食中其他食物所占的比重,可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食入过少,促使动物性食品、脂肪等摄入增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❸谷类中的脂肪:谷类脂肪含量为1%—3%,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营养价值高。玉米油、小麦胚油等谷类油脂,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❹谷类中的无机盐:含量为1.5%—3%。谷类中的钙、磷因受植酸的影响,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谷类中铁的含量不高,且吸收率低。
❺谷类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大部分存在于胚芽和谷粒的谷皮中,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粮谷类加工和烹调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❶加工可改善感官性状,有利于消化吸收,但过分碾磨可造成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大量丢失。故粮谷加工的程度,宜保持其最好的感官性状和消化吸收率并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成分。我国的标准米面即根据这一原则加工。
❷烹调可破坏部分营养素,如稻米淘洗后约可损失硫胺素20%—60%,核黄素和尼克酸23%—25%,无机盐70%。搓洗次数愈多,淘米前后浸泡时间愈长,用水温度愈高,则各种营养素的损失愈多。烹煮方法不当,如加碱,去汤捞米蒸饭,则使营养素损失更大。

☚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几种谷类的营养特点 ☛
谷类的营养价值

谷类的营养价值guli de yingyang jiazhi

禾本科粮食作物的籽粒均称为谷类。习惯上将稻米和小麦粉称为细粮,而将其他各类称为粗粮或杂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燕麦、大麦等。谷类由于种类、加工方法、种植地区和生长条件不同,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别。
❶谷类蛋白质含量:谷类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只有8~1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稻米为76,大麦67,小麦52,玉米60,小米56。精白米面中的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量较粗制者低。一般,粮谷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均较低,其中以小米、面粉的赖氨酸含量最少,而甘薯、马铃薯、豆类则较丰富,为了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以适当的搭配混合食用,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蛋白质利用率提高。
❷谷类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约占籽粒重量的70%左右。除甜玉米外,一般谷类中可溶性糖含量很少。谷类是最经济的热能来源,在人体所需的总热能中,55~60%应来自谷类。由于谷类营养成分不全面,过多的食入谷类,影响了膳食中其他食物所占的比重,可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谷类食入过少,动物性食品、脂肪等摄入增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❸谷类中的脂肪:谷类脂肪含量为1~3%,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营养价值高。玉米油、小麦胚油等谷类油脂,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❹谷类中的无机盐:含量为1.5~3%。谷类中的钙、磷因受植酸的影响,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谷类中铁的含量不高,且吸收率低。
❺谷类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大部分存在于胚芽和谷粒的谷皮中。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粮谷类加工和烹调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❶加工可改善感官性状,有利于消化吸收,但过分碾磨可造成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大量丢失。故粮谷加工的程度,宜保持其最好的感官性状和消化吸收率并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成分。我国的标准米面即根据这一原则加工的。
❷烹调可破坏部分营养素,如稻米淘洗后约可损失硫胺素20~60%、核黄素和尼克酸23~25%、无机盐70%。搓洗次数愈多,淘米前后浸泡时间愈长,用水温度愈高,则各种营养素的损失愈多。烹煮方法不当,如加碱,去汤捞米蒸饭,则使营养素损失更大。

☚ 水   几种谷类的营养特点 ☛
000044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