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农业全书︱附录二农业大事年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农业全书︱附录二农业大事年表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农业全书

附录二农业大事年表

 1952年6—7月 苍山县发生了一起由于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所酿成的“拔棉事件”。是年春,县委计划全县“斯字棉”种植面积扩大到13. 7万亩。但部分群众担心“斯字棉”不增产,暗中种植了部分当地小棉花。县里发现后强行清理,从6月底到7月初,共拔除7个区、18个乡、75个村、1 357户的棉花(有的已开花结桃)470余亩,引起群众不满。
 1954年春 曹县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发生了强迫农民入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一是县委领导存有过激思想,违背了客观规律,超越了群众的思想觉悟;二是县委对办社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原则认识不深刻,工作方法生硬;三是干部成分不纯。
 1954年5月17日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农村工作部召开了第四次全省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53年冬季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情况,研究了当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环节,部署了进一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工作任务。会议对合作化任务的具体部署是:山东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1955年4月24日 中共莒南县委总结、上报了该县土家坊前村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社员投资、依靠社员群众的力量解决了生产资金之足的困难的经验。毛泽东主席看了这份材料后批示:“这个合作社的经验也证明,适当地、不是过多地,并且是启发社员有了充分觉悟以后,对于贫苦社员又加以照顾等项条件之下,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是完全可能的。”
 1955年9月17日 中共山东省委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当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报告》。报告中说,各县召开的传达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指示的会议,“一般都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报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项措施。同年10月2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说“山东省委关于当前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几个问题的通报很好,兹转发你们参考。”
 1955年12月27日 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了序言和批语。毛泽东主席对《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写的《按语》指出:“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 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农民组织了合作社,因为经济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学文化。”“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毛泽东主席对荣城县楼下村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三年生产规划一文写的按语指出:“这个规划有用,可作各地参考。一切合作社,均应作一个几年的生产规划。经过社员的多次讨论,加以修改,然后讨诸实施。”
 1956年11月9日 毛泽东主席看了《农村工作通讯》刊登的《阳谷县石门宋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养猪报告》后批示:“请各省、市、区负责同志注意: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把这篇文章印发一切农业合作社,以供参考,并且仿照办理。要知道,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可是这一带没有喂猪的习惯。第一年失败,第二年成功,第三年发展,第四年大发展,平均每人约有猪二头,共计二万头。这个合作社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合作社不可以这样做呢?”
 1957年5月10—13日 利津县盐窝区盐窝乡发生了一起群众抢粮事件。参加抢粮的有盐东、盐西、盐中、新村、马村、刘村、黄村等8个村的560多户、1 000多人,抢去粮食29336.5公斤。事件发生后,山东省副省长张竹生和惠民地委书记李峰检查了现场,并调拨了100万公斤粮食,及时发到群众手中,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1957年5月14日 昌邑县发生了闹退社事件。主要原因是:①部分高级社的收入有所减少,有些社员对农业社失去信心;②部分高级社的经营管理较乱,生产搞不好,分配制度不合理;③部分干部作风不民主,官僚主义严重,不秉公办事,不体贴民苦。
 1957年10月9日 毛泽东主席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作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的批示。接着,《人民日报》以《大山农业社作出农业生产建设的好榜样》为题,报道了大山社的事迹,并加了编者按,建议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典型经验,加以广泛传播。同年,在全国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会议上,国务院授予大山社一面“英雄战胜了穷山恶水”的锦旗。
 11月3日《大众日报》以《学习大山社愚公移山改造自然的英雄气魄》的通栏标题,介绍了大山社的事迹和经验,并专门发了社论,号召全党同志和广大农民群众向大山社学习。
 1958年2月12日 《大众日报》发表了《迅速做好农业社的”三包五固定”工作》的社论。指出:做好农业社的“三包五固定”,是春耕准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农业合作社不可缺少的一项先进的管理制度,无论什么地区、哪类合作社都必须无例外地加以贯彻执行。”
 1958年7月16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在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陪同下,到聊城地区视察工作。听取了聊城地委的工作汇报,视察了寿张县台前农业合作社和高唐县宏伟农业合作社,并同社员一起参加了田间劳动。途经莘县时,还同莘县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和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与会人员见了面。
 1958年8月9日 毛泽东主席由河南到山东视察工作。路过兖州时,在火车上接见了济宁地委书记高逢五、副书记杜牧、地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书记王吉德及另外几位县委书记、滕县东沙河村支书郭祥令等几个支部书记和省委副秘书长谢华,询问了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并大社的情况。当谈到并大社的名称时,毛泽东主席说:“河南叫人民公社,万户左右”。当日凌晨3时路过泰安,又在火车上接见了泰安的部分领导同志。
 毛主席到达济南后,首先听取了省委书记谭启龙、裴孟飞的工作汇报,并做了指示。然后,在谭启龙等陪同下,视察了厉城县北园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北园视察时,省委负责人汇报说:“现在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毛主席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同社员群众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1958年8月20日 历城县北园乡办起了山东省第一个人民公社——北园人民公社。
 1958年9月22日 《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广大农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即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全省由原来51 776个农业社,合并建立了1 556处人民公社,加入公社的有1 141.99万户、近5 000万人,占全省总农户的98.1%。
 1958年10月10日 山东农村人民公社实现了“公共食堂化”。全省办了247 440余处公共食堂,参加公共食堂的农户920多万,占总农户的82%。
 1958年11月2—10日 毛泽东同志在郑州召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广泛地讨论了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始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的错误。
 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在《山东范县两年进入共产主义》的材料上批示:“要陈伯达、张春桥、李友九三人到范县看看,一过(看)便可以了。”会后陈等三人与参加会议的舒同同机到济南,经寿张赴范县。12月武汉会议期间,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谢华听说,毛泽东主席听汇报后曾说:“加一个0(即20年)也不行。”
 1958年11月5—19日 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了地(市)、县委书记会议,总结1958年农业生产的丰收经验,确定巩固和提高农村人民公社的工作,初步拟定出1959年农业大跃进的计划与要求。会议首先由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传达了西安九省市农业协作会议的精神,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讲了话。会议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个5 000万亩基本农田的“一、二、三、四、五”大面积丰产运动。还要大力开展“十五养”运动。强调“多积累一些”,以巩固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5日 滕县界河红旗人民公社发生了强迫群众大搬家,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产集体化,推行大兵团作战的事件。公社限期将全社116个村合并为28个村,强令社员离村搬家,男女老少分居,并抄家翻粮,取消私有制。县委发现后立即加以制止。
 1959年2月15日—3月22日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根据中央的指示和省委的决定,第一个短期下放到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当社员。在下放期间,舒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帮助公社和生产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还被选为社员代表出席了公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
 在舒同的带动下,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有2.9万多名干部到农村当社员、到厂矿当工人,其中地、市委书记和常委36名,县(市)委书记和常委470名。
 1959年2月25日 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省委秘书长吴建,历城县委第一书记王任之,历城县东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郑松,东郊公社大辛管理区总支书记李兰生,东郊公社大辛大队支部书记张印水等。座谈中,毛主席对“大跃进”、“公社化”、社员生产生活和干部作风等问题,一一进行询问,广泛听取了不同反映。座谈会从下午五时开始,八时半结束。
 1959年4月13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山东视察工作。先在兖州车站听取了前往迎接的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的工作汇报,当天下午到达济南后又听取了省委书记白如冰和历城县东郊东社党委第一书记郑松的汇报,然后乘车到东郊公社大辛大队看了小麦的生长情况。在视察中,毛主席说:对小麦“一定要很好的管理,细心的管理,氮、磷、钾肥料要很好地配合使用,防止倒伏及其它灾害,搞好通风透光,争取今年的小麦大丰产。”
 1959年5月 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对中共山东省委驻菏泽工作组《关于刁屯大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加了批语:“小平同志阅后转主席。这是在乌云笼罩下的一颗明星。”
 1960年3月20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乘车路过济南,停车一小时,在车上接见了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舒同、裴孟飞、白如冰、刘季平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第二政委梁必业。舒同向毛主席汇报了人民公社过渡等问题。毛主席就过渡问题、发展社有经济及“一平二调”等问题作了指示。毛主席还讲了要讲“三反”以及军队、民兵工作和形势任务等问题。
 1960年5月2—5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山东视察。随同视察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4日,毛主席在珍珠泉大院内,观看了山东省技术革新成就展览,对当时正在农村推广以“三泵、三气、一风”很感兴趣,看了工人们的表演。同时在珍珠泉院内会见了省委机关和省市机关的一部分干部,并和大家合影。
 1960年5月27—30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到山东视察工作,在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等陪同下,视察了工厂和城乡人民公社,并做了指示。朱德副主席还在珍珠泉大院会见了省直机关一部分干部,并合影留念。
 1961年9月29日 毛泽东主席在河北省邯郸召开谈话会,参加谈话会的有:河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刘子厚、河北省委候补书记王路明、山东省委书记周兴、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程怀仁等。谈话会主要是座谈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究竟放在哪一级好的问题。放在头上(公社)好?放在腰上(生产大队)好?还是放在脚上(生产队)好?毛主席说:“看来还是放在脚上好。”这次谈话之后,中央下决心将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同年10月7日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
 1961年12月17日 毛主席路过济南时,中共山东省委负责同志谭启龙、裴孟飞、白如冰和苏毅然等向毛主席汇报了山东的工作情况。在汇报过程中,毛主席就山东的灾情、权力下放、大包干、搞经济作物基地、实行粮棉、粮油、粮烟统算、争取粮食自给等问题作了指示。
 1962年1月3日 中共山东省委批转了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陈洪波《关于把土地所有权下放给生产队的调查报告》。《报告》说:“从试点摸底情况看,把土地所有权下放给生产队,早已是生产队干部和广大社员内心的迫切要求。”《报告》还说明了土地所有权下放的四大好处。
 1964年7月8—11 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到山东视察,在省委常委和地市委书记座谈会上讲了话。强调:“省委、地委、县委、区委、公社书记,都要下去蹲点。工业也要蹲点。”希望经过这次‘五反’、‘四清’,使干部更团结”。说“这次‘四清’要把从基层到中央的问题搞清楚”。
 同日晚,刘少奇找省委书记处的同志和济南军区杨得志、袁升平谈了话。对山东简报反映的“工厂、企业、农村问题都很严重,好多单位掌握在坏人手里”的问题,提出要查清楚再处理。并说:“凡是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必须采取夺取领导权的办法。”
 1964年8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到山东视察,省委第一书记潭启龙汇报了工作。参加汇报的还有白如冰、周兴。汇报后,董必武说:“‘五反’、‘四清’原来地方上很快要结束了,中央有些同志也这样想,主席提出要长期坚持下去,搞透搞深,搞两套班子和专门工作队,这也是新问题”。说“基本的问题是个继续革命的问题”。
 1965年3月3日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陪同下,视察了聊城、茌平、临清三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肯定了大搞台田的经验。
 1965年8月15日 中共聊城地委、专员公署就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向李先念副总理写了一封汇报工作情况的信。李先念副总理于9月15日写了复信,对聊城的工作予以鼓励,并指示:“要注意涝,也必须想到旱”。
 1965年11月13日 毛泽东主席外出视察路过济南,在列车上听取了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的汇报。毛泽东主席强调要多储存些粮食,搞好“三线”建设。
 1970年1月26日 平度县革委负责人胡本安在全国棉花会议上介绍了棉花大面积丰收的经验,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对该县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150公斤,棉花亩产52. 5公斤)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向杨柳雪学习。
 1970年2月13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出席全国棉花会议的全体代表。在接见山东代表时,把滨县杨柳雪大队革委会主任杨秉利和杨集公社的代表李焕文叫上主席台,详细地询问了杨柳雪大队农业生产情况后说:“了不起呀,是红旗呀!”接着又把山东省、惠民地区和滨县参加会议的负责同志叫上主席台,说:“我们提倡粮棉双丰收,难就难在双丰收上。你们要拿杨柳雪当个旗帜,搞得象杨柳雪这样。”
 1971年8月15日 阿尔巴尼亚农业部长皮·罗·多得比巴率领的代表团一行21人,在国家农业部李克勋、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穆林和省外事组张明昌等陪同下,分两个组参观了山东省黄县下丁家和滨县杨柳雪大队的农业生产情况。
 1974年1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到山东检查指导工作。4日晚,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向陈永贵汇报了山东省三年来农业学大寨运动发展情况,5日陈永贵向山东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作了报告,看了历城县卧虎山水库,6日离开济南。
 1975年11月15日 山东省委第一批农业学大寨工作团(由省直机关、山东省军区、驻济大专院校干部2 200多人组成),在省委负责人穆林、徐建春、王众音、徐雷健带领下,分赴齐河、禹城、高唐、阳谷、菏泽、郓城、惠民、博兴等县。
 1977年5月29—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和农业部部长沙风,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陪同下,视察了滕县和东平县的农田基本建设。
 1977年12月下旬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和一机部部长项南,在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陪同下,视察了益都县黄楼农机厂和高密县康庄拖拉机站。余秋里说:“拖拉机配上这么多的机具,可以代替很多劳力”,“农业机械化就是要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方向。”
 1978年4月16—17日 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在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陪同下,视察了东平、肥城、新泰、新汶、宁阳、平阴等6个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和泰安县的胜利水库,走访了农户,听取了新泰、新汶县委书记关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汇报。
 1978年5月9日 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于5月6日起带领中央有关部委和部分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在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等陪同下,先后视察了东平、肥城、泰安、新泰、新汶、平阴、邹县、滕州等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并听取了有关县委书记的汇报。李副主席对几个县的农田基本建设表示满意。在视察滕县时,还强调要发展多种经营,要搞科学实验,对有的工厂建房占用高产农田进行了严肃批评。
 1981年3月26日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德州火车站听取了德州地、市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参加汇报的有德州地委书记卢洪、德州市委书记尚荣华等。地委的同志汇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后,万里说,“你们的形势很好嘛!对路线的认识提高了,对政策要坚持,凡是群众喜欢的政策就是好政策”。
 1981年4月26日—5月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子超陪同下,到临沂和泰安地区视察工作,听取了两地委的汇报,对农村工作作了指示。回济南后,于5月4日在山东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上讲了话。在讲到农业问题时,胡耀邦强调必须抓住农业这一环。他说:“搞农业,第一要靠政策,第二要靠科学。”
 1982年10月22—2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等,在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陪同下,到菏泽地区视察工作。先后听了菏泽地委和东明、定陶、单县县委的汇报。乔石、郝建秀等还分别到了菏泽、鄄城两县部分社队走访了一些农户。在听汇报过程中,胡耀邦就农业生产的方针、生产责任制的完善、社员收入分配和实现农业翻番等问题,讲了意见。
 1983年9月22日 《人民日报》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已涌现出47个工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年总产值翻一番的县。其中山东省农业总产值翻番的有19个,分别是武城、高唐、滨县、广饶、商河、莘县、平原、莒县、嘉祥、临清、陵县、禹城、阳谷、诸城、夏津、定陶、长清、高密、巨野,居全国首位。
 1983年12月13日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就山东省昌邑县委书记刘洪仁11月2日给他的信中所反映的问题写了复信,对昌邑县农村改革的经验作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农村工作通讯》全文发表了万里同志的复信。
 1984年6月11日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陪同下,到泰安市三里庄视察工作。她走访了农户,听取了三里庄党支部书记张树森的汇报,并召开了专业户代表座谈会。邓颖超很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要发展,要继续努力。”
 1984年10月21—2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山东视察工作。先后视察了烟台市、青岛市和临沂地区的14个县(市、区)、3个村庄、8个港口,还访问了工厂和农民家庭。他在沿途听取地(市)、县委的工作汇报时说:“山东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决的,形势是好的,山东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省份之一。”勉励干部群众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1984年11月4—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等陪同到德州视察。4日晚在列车上听取了德州地委的工作汇报。5日上午在德州宾馆接见了德州地区党、政、军负责人和各县(市)委书记并讲了话。胡耀邦说:“整个山东的工作以及德州地区的工作都很好。你们说‘金山、银山,党的政策是靠山’,这个话好。我看比什么‘天帮忙、政策好、人努力’好。要依靠政策团结人民,发动人民。我们的国家靠政策才能富起来。”
 1985年3月5日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淄博市博山区柳杭村视察。田纪云说:“你们的富裕是干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农村两极分化了,可以让他们来看看柳杭村。”
 1985年3月6日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泰安市视察工作。在泰安市三里庄召开了农村专业户代表座谈会,勉励他们“要开辟新天地,更上一层楼”。田纪云说:“有人担心农村会出现两极分化,我看不用担心。第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公有制;第二,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第三,要相信广大农民的觉悟,他们有了钱,是会自愿办一些公共福利事业帮助较困难的群众的。”田副总理还对如何发挥泰安的优势作了指示。
 1985年4月4—9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省委副书记李昌安的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济南、淄博和潍坊市,并听取了梁步庭等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万里就山东省的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教育改革以及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作了指示。当谈到农村改革时,万里说:“五年来,农村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是给了农民自主权,二是农民得到了实惠。党的农村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万里副总理对山东省农业生产表示满意。
 1985年11月8—10日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视察了临沂地区。听了地委的工作汇报,看望了日照县石臼港和沂南、蒙阴两县的部分干部群众。对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十分关怀。万里副总理回到济南后,对省委、省府负责同志谈了两点感受:一是变化很大,成绩很大,特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变化很大;二是有些问题早该解决,还没有解决。他为老区人民至今有的还吃不饱、穿不暖表示不安。要求在两三年内采取有效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1987年6月22—25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诸城召开现场会议。历时4天。会议总结和推广诸城组织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的经验,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文件精神,研究山东省农村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议期间,省委书记梁步庭召集市地委书记座谈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理省长姜春云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化我省农村改革的几个问题》的讲话。
 1987年11月15日 山东省承担的国家农牧渔业部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之一“杂交玉米综合丰收技术”,在掖县、寿光、惠民、阳谷等8个县实验区实施,80万亩夏玉米产量普遍超过计划。40万亩低产田的玉米平均亩产达到366公斤,超计划指标28公斤;40万亩高产田达到516公斤,超计划指标77公斤。
 1987年12月8日 山东省掖县西由镇种子公司培育的玉米良种“8112-3×黄早4”从上海运往日本,运载的10吨种子是日本汤浅产业株式会社购买的。这是我国自繁自育良种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1988年1月3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莱芜市召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会议总结了莱芜市权力下放、加强乡镇政府职能的经验,研究了如何深化、完善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现场解决了放权中遇到的问题。省委书记梁步庭,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春云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1988年4月14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座谈会,国务院各部委及首都2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会上,东营市市长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的情况,费孝通、钱伟长等相继发言。他们认为,黄河三角洲是块宝地,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并提议召开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研究会,对总体规划和专题项目进行全面研究论证。国务院各部委表示愿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提供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1988年4月22日 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请示,同意在淄博市周村区和平度县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关于德州地区中低产田治理和荒地开发运用农业科技成果试验区、烟台市福山区发展贸工农外向型经济试验区和临沂地区贫困山区开发试验区,可作为省内试验区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请示》,是同年1月16日发出的。国务院批复后,省政府办公厅于5月24日发出《关于建立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1988年6月22日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到山东省视察。考察期间,彭真听取了梁步庭等的工作汇报,考察了济南钟表厂,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党史陈列馆。彭真对山东的工作表示满意。他说,“山东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是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党的威信才会高。”他希望山东的同志继续奋发进取,努力发展全省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他勉励山东省委的同志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带领全省人民在改革开放、四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1989年2月26日 100名“全国售粮模范”被请到中南海,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等领导同志的接见。这100名售粮模范是从全国1.5亿有交售商品粮任务的农民中推选出来的,他们共承包着3.18万亩粮田,1988年共生产粮食1 184万公斤,平均每户生产粮食1.2万公斤,共卖给国家955万公斤。这100名售粮模范中有山东的5名,他们是:龙口市城关镇南涧村孟凡军,临沂市九曲乡褚庄村褚延泽,蓬莱县刘家沟镇二刘家村罗昌礼,文登市未山乡南郊格村于喜畔,即墨县瓦格庄乡东三瓦村于永喜。山东省的平度、滕州、莱州、临淄、兖州5个县(市、区),同时受到表彰。
 1989年10月5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1989年夺得粮食亩产1008. 5公斤,其中4.2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26公斤;3.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582.5公斤。春秋两季粮食亩产分别比1988年增50公斤和114.5公斤。成为我国江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吨粮镇”。
 1989年11月10—13日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山东省惠民、东营、胜利油田和德州等地进行考察,重点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和副省长王乐泉陪同并汇报了工作。田纪云在东营召开的座谈会上讲了四个问题:①肯定了整个农村的大好形势;②农村工作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如何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问题;③当前农村的工作重点;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问题。
 1990年8月5—10日 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莱西县召开。会期5天。这次会议,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政策研究室、国家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分析农村村级组织的现状,交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经验,研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研究如何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以教育、引导、团结和组织农民发展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组部副部长赵宗鼎作了总结。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会讲了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发了言。
 1990年8月7—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山东农村进行考察。他先后考察了青岛、烟台、威海3个市、8个县(市)的农村,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深入农民家、渔民家同群众亲切交谈,了解情况。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陪同考察。宋平在考察中强调,“对农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依靠艰苦奋斗,增加劳动积累,逐步壮大集体经济,为社会主义农村的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0年9月4—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山东考察。他先后考察了德州、聊城、菏泽、泰安、临沂等地区,走村串户,察看农村形势,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听取对深化农村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在调查中,他强调说:“要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壮大集体经济。今后,农村工作应该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多下点功夫,这很可能是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田纪云还对农村形势、粮棉油收购工作、扶贫工作谈了重要意见。
 1990年10月15日 《大众日报》报道:一种棉花良种繁育新体制,已在山东省安丘县建成。三年来,全县累计生产国家标准级棉花原种和原种一代良种1 000多万公斤,从而使这个县成为我国唯一的棉花原种繁育基地县。近三年来,安丘县良繁田面积已扩大到10万亩,年生产原种和一代良种能力达750万公斤,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一种、普及原种、年年更新的植棉县。大面积高产棉田亩产皮棉达100公斤以上,衣分平均达40.5%。三年因更新原种及一代良种增产皮棉263万公斤,增产商品良种400多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2 000多万元。
 1990年10月30日 《大众日报》报道:桓台县干部群众经过团结实干,艰苦奋斗,1990年提前完成吨粮县建设的产量指标,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吨粮县”。全县39.4 115万亩粮田,亩产、总产分别达到1 020公斤和40 203万公斤,较1989年分别增加210公斤和7 717.5万公斤。其中,39.757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19公斤,38.089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611公斤,10月29日,省政府召开桓台县吨粮田建设情况汇报会,听取了桓台县委负责人的汇报,研究了吨粮田建设和农业开发问题。
☚ 中国农业全书︱附录一重要文献、法规目录   中国农业全书︱题词 ☛
000009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