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谕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谕旨皇帝施于臣下的文书谓为“谕旨”。据《清会典事例·内阁职掌承宣谕旨例》载,清制: 凡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之升降调补称谕,亦曰上谕,由军机处撰拟以进。批答内外臣工题本常事,谓之旨,由内阁撰拟以进,通称谕旨。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詔誥 > 諭 > 諭旨 諭旨 yùzhǐ 即諭。 谕旨 谕旨即“谕”,见该条。 ☚ 谕告 制 ☛ 谕旨皇帝的诏令。梁启超《谭嗣同传》:“京朝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将下,而卒不下。” 诏书 诏书诏(诏旨;诏板;诏版;诏命;诏策;诏敕;诏黄;诏卷;诏函;诏草;诏纸;诏制;诏音;诏勑;诏纶;诏告;诏号;诏检;诏谕;诏言;诏凤;凰诏;龙诏;凤诏;尺诏;飞诏;青诏;命诏;玺诏;凤尾诏;凤凰诏;黄素诏) 敕(敕文;敕命;敕书;敕封;敕令;敕谕;~教;~赠;制敕;黄敕;命敕;宣~;奉~) 旨(旨意;冲旨;圣旨;龙旨;睿旨;符旨;敕旨;意旨;听~;传~) 制(制书;制诏;诏制) 谕(谕旨;上谕) 板(一尺板) 纶(纶旨;纶书;纶册;纶诰;纶言;纶音;丝纶) 诰(诰命;紫诰;制诰;命诰) 麻(黄麻) 进止 宝命 圣命 大命 训命 黼命 王命 蹄书 简记 丹书 玺书 命书 尺书 凤书 天语 紫泥 紫书 辉音 兰检 黄符 黄卷 黄素 龙讼 龙函 龙纶 龙吟 龙綍 言丝 言綍 鹤头(鹤头书) 涣汗 涣命 涣号 尺一(尺一诏;尺一牍;尺一书;尺一板) 另见:皇帝 颁发 命令1 ☚ 诏书 各种诏书 ☛ 晓谕 晓谕譬 镌 风示 谕告 晓告 告喻告谕 申谕 ☚ 使知道 嘱咐 ☛ 谕旨yù zhǐ皇帝对臣下的命令,文告。《金史·宣宗纪》:“以慧星见,改元大赫,~~宰臣。” 谕旨皇帝颁布的诏令,用于国家政务的各个方面。汉唐时代均不用谕旨之称,首见于《金史·宣宗纪》:“以慧星见;改元大赦,谕旨宰臣。”但作为一种文书的形成,则在明清两代。《明史·职官志一》载:“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册文,曰谕,曰书、曰符,曰令,曰核,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谕始定为皇帝文书之一。日常的政务活动多用“敕谕”下达作为对臣下奏请的批答或皇帝单独的指令。《嘉庆会典》中曾释义说:“皇帝以自己意思特赐官者曰谕。其或因所奏称,而以宣示中外者,亦为谕。”此后,《大清会典事例》明确规定了内阁《承宣谕旨例》:凡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之升降调补称谕,亦曰上谕,由军机处撰拟以进。批答内外臣工题本常事,谓之旨,由内阁撰拟以进。通称谕旨。虽然,谕与旨的使用有一定的划分,实际上并不区别。主要承办单位是内阁与军机处。《大清会典》规定:内阁负责记载纶音。“凡记载纶音,分为三册。每日发科本章,满汉票签处当直中书,摘记事由详录圣旨为一册,曰丝纶簿。特降谕旨别为一册,曰上谕簿。中外臣工奏折,奉旨允行,及交部议复者,别为一册,曰外纪簿,以备参考。”而军机处,“每日钦奉上谕”,“其应发钞者,皆下于内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在日常使用的谕旨,一般有五种形式: 谕旨 谕旨皇帝亲自签发的命令。《清文献通考·职役四》:“谕旨以城垣多有残缺,令各督抚督率有司留心整饬。” ☚ 谕 籥 ☛ 谕旨 谕旨封建皇帝告示臣下的文书。据《清会典事例》卷十五“内阁”记载,清王朝的 “谕旨”规制为: 凡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等级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的,其升降、调补称为“谕”,亦称“上谕”,由军机处撰拟呈进。至于批答内外臣工题本常事,称为 “旨”,由内阁撰拟以进。若统称则为“谕旨”。 ☚ 诏板 册宝 ☛ 谕旨yu zhiimperial edict 谕旨清代皇帝因臣僚奏请而下的简单指令。传达皇帝的某项言辞,凡内阁票签题本文辞经皇帝裁定的通称旨;由皇帝特降的命令,由于臣僚奏请而批令内外大臣官员遵照执行的命令通称上谕。军机处拟写的指令,有旨有谕。凡由内阁发布的谕旨称“明发上谕”,或称“明谕”、“明降”。内阁下达的谕旨,主要用于处理国家一般例行政务。自雍正帝即位,对一切重大机密政务,又采用机密的“寄信”办法,时称“字寄”、“寄信上谕”、“密谕”、“廷寄”。字寄初由和硕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尚书蒋廷锡等负责办理,后由军机大臣办理。凡诰戒臣工、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等,有涉机密,都用“字寄”传达皇帝的旨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