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敬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敬之

 


 敬之敬之,① 敬天啊,敬天!
 天维显思,② 天道彰彰不可欺,
 命不易哉。③ 天命从来不变易。
 无曰高高在上, 莫说苍天高在上,
 陟降厥士,④ 世间万事它升降,
 日监在兹。⑤ 时时刻刻在观望。
 维予小子, 我刚即位小年纪,
 不聪敬止。⑥ 不懂敬天大道理。
 日就月将。⑦ 日子久,月儿长,
 学有缉熙于光明。 积累学问心亮堂。
 佛时仔肩,⑨ 众臣辅我担大任,
 示我显德行。⑩ 美德向我多宣扬。


 
 【注】 ①之: 指代天。②显: 明。思: 语尾助辞。③命: 天命。④士: 通事。⑤监: 监视。兹: 此。⑥聪: 明白。止: 语尾助辞。⑦就: 久。将: 长。⑧缉熙: 积渐广大。⑨佛(bi) : 通弼,辅助。仔肩: 责任。⑩显: 显示,阐明。
 
 这是成王敬天自戒并告群臣的诗,与前篇《访落》是一时之作。孔颖达认为: “《访落》,与群臣共谋;《敬之》,则群臣进戒。文相应和,事在一时。” (《闵予小子·疏》)林义光则认为: “按诗言 ‘维予小子’,又言‘示我显德行’,则是嗣王告群臣,非群臣戒嗣王也。”(《诗经通解》) 林义光的分析是对的,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正是成王。
 全诗十二句,可分为两段,上下各六句。
 前六句写成王敬天。周人为了巩固君权,他们给君权统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创造了一个在冥冥之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神“天” (或称“上帝”),以代替殷人对鬼神的崇拜。《尚书·周书·多士》上说: “昊天大降丧于殷。”认为殷商的灭亡和周朝的代兴都是出于天意。周朝的各位君王也都自称是受命于天的 “天子”。正如 《昊天有成命》诗云: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天命昭昭自上苍,受命为君文武王,成王不敢图安康。) 成王即位之初,自然首当敬天。此诗前六句讲了敬天的两层道理: 一是天命从来不变易。天命即天道。言下之意是周王朝受命于天,只要奉行天道,必将得到天的庇护; 而且人对天只能被动地顺适,而不能改变天意。第二,天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唯一主宰。陈启源解释“陟降厥士”一句说: “天之事也,二气之运行,万物之化育,皆天升降其事也。” (《毛诗稽古编》)而且天明察秋毫、洞悉幽微,世上人人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天的监视,正如后世俗语所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鉴于上述两个原因,所以不能不敬天。“敬天”思想是西周天朝的正统思想,但以 “无曰高高在上”一语,可以看出它也有其对立面。后来子产便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左传》昭公十八年) 而《小雅·十月之交》的“下民之孽,匪降自天”,《雨无正》的“昊昊浩天,不骏其德”,竟公然对至高无上的“昊天”提出了怀疑和指责。当然,“敬天”的思想由于得到孔丘和董仲舒的继承而更加发扬宏大,成王的“敬天”便是孔丘要恢复的“周礼”之一。
 下六句写成王自箴。“维予小子”确切的翻译应该作“我是一位小天子”。他的父亲武王巡视时唱道: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 (出发巡视大小邦,上天视我如儿郎。《时迈》)祭祀时唱道: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周围诸侯助祭,中央天子端庄。《雝》)武王是大天子,成王自然是小天子了。“不聪敬止”是成王的自谦之词,意思是因为年幼无知,还不完全懂得敬天、遵循天道行事的道理。“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两句,表明自己愿意学习,通过日积月累而走上替天行道的光明之路。末两句“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是成王对大臣的期冀。所谓“德行”,是文王、武王秉于天而施于人的品行、德政。而成王的大臣中不少是前王的辅弼,受前王德行沾溉。于是成王要求他们,把前王的德行细细讲给自己听,帮助自己承担起上天赋予的家国重任。相传也是作于成王之时的《维天之命》诗云: “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文王纯正的德行,嘉惠于我,我们一定要继承。) 正可作为“示我显德行”一语的注脚。
 本诗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敬天”观念的源头之一,而显示出它的深厚意蕴和历史价值。

《诗经》·《敬之》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敬之》

敬之敬之,警戒警戒要记牢,

天维显思,苍天在上理昭昭,

命不易哉。天命不改有常道。

无曰高高在上,休说苍天高在上,

陟降厥士,佞人贤士,下野上朝,

日监在兹。时时刻刻,明察秋毫。

维予小子,我虽年幼初登基,

不聪敬止。聪明戒心尚缺少。

日就月将,日久月长勤学习,

学有缉熙于光明。日积月累得深造。

佛时仔肩,任重道远我所乐,

示我显德行。光明美德作先导。

《毛诗序》、《诗集传》都把《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看成组诗。小序认为依次表达“嗣王朝于庙”、“嗣王谋于庙”、“群臣进戒嗣王”、“嗣王求助”,似乎是按预定写作计划一气呵成;《诗集传》则认为“此(《闵予小子》)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均说此四篇完成于一时。这四篇确为内容乃至人物都相关的一组诗,但并非作于一时: 前两篇当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归政之后;《敬之》则应作于二者之间的某一个时期,此时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辅佐下执政的一段经历,正处于自冲动走向成熟的过渡途中。

《毛诗序》说《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 对群臣的告诫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诫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诫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本诗的译文如此,是出于文从字顺的考虑),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这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计划,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尚书》中自《金縢》以下诸篇,叙及周公、成王,与这一组诗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对照阅读,可增进理解;《史记》中的《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有关部分,也可参照阅读。如果只读《诗经》的注解,虽然也能读懂原文,但恐怕难以得到深刻的、立体化的印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