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后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经济伦理思想、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古典经济伦理思想、垄断时期的福利经济伦理思想几个历史阶段。(一)古希腊时期。其主要内容是:1.把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人的一切活动目的,都看作是善或至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所从事的每一种技艺和每一种研究,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好,达到某种目的,同样,每一种行业和事业也是如此。因此“善曾经很正当地被宣称为一切事物的目的”,“我们所做的事都只有一个目的,我们是为这个目的本身而企求做这些事,……那么,虽然这目的就必定是善和至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16—317页)。2.轻视物质欲望。认为达到幸福和至善,并非是物质的满足与肉体的快乐,也不是依靠聚集财富,而是通过美和善的追求。3.轻视劳动阶级。如柏拉图把劳动阶级和商贾从他的“理想国”中排除出去。4.贬低以营利和积累财富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人有德,人人有福”的最善政治面前,参加低级的制造和商业活动是卑鄙的。5.认为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是公正。(二)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作为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伦理思想,披上了宗教的外衣,从而形成新教伦理。它使世俗的经济活动同宗教的神圣义务结合起来,直接论证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新教伦理把“入世苦行”和积极劳动看作是“神的召唤”,人生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取得上帝的恩典和为上帝争光,“贫穷并不能为善行增添光彩,它是对上帝荣耀的贬损”。新教伦理的经济思想不仅为新的工业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古典经济伦理思想开了先河。(三)古典经济伦理思想。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表现自利、自由和竞争。这种思想经过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后,在英国和法国又发展为两派:一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经济道德分离论。他们认为商品交换是人自私本性的表现,经济学要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就必须解决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即个人物质利益问题,在这里,任何道德呼吁都无济于事。二是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经济道德合一论。他谴责斯密、李嘉图那种为生产而生产的经济学是“殖财学”,主张把经济学看作是“道德科学”。西斯蒙第认为斯密等人的思想是以财富为对象而忘记了人,完全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无限生产的欲望下对人类幸福造成的损害。这种思想对现代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四)垄断时期的福利经济伦理。它根据古典经济伦理思想发展而来,其哲学基础可追溯到边沁的功利主义,并经过了约翰·密尔等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经济伦理思想认为,应把伦理学上的价值判断引入经济学体系,用是非善恶标准来检验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它反对实证经济学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主张建立规范经济学。它还进一步认为,个人是自身经济福利的唯一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个人福利,同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以伦理标准为根据。利己主义是这种经济伦理思想的实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