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杧果栽培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杧果栽培史history of mango growing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著名的热带水果。原产亚洲南部的印度、缅甸、马来亚群岛一带。十六国后秦时,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中有杧果树的梵文名字的音译“庵罗树”。其后,佛书及本草类文献中常著有“庵罗果”,并加以种种臆断。可是,杧果被引种至中国栽培大约在明中叶以后。最早记载见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广州志》,明代后期纂修的云南省地方志《滇略》中也有著录。推测是在明代分别从海路和滇缅间的通衢大道两条路线传入中国的。入清以后,杧果在中国的广东、台湾、福建等省的栽培已较普遍,康熙年间(1662~1722)纂修的这几省的地方志中都有记载。见诸中国古籍中的杧果的名称,有蜜望、蜜望子、蜜囊等。“杧”字的写法亦不一致,有“芒”、“莽”或“𣙷”,甚至写作“闷”或“梦”。 云南省的一些地方志中还记有杧果的傣语名字的汉字对音“抹猛”(亦写作“骂木”、“𣟭栂”或“杩檬”)。 杧果味美,在广东、台湾一带被视为珍果。由于它具有止船晕的功效,远洋航行者每每“兼金购之”。除作为果品鲜食外,亦供加工制成果干、蜜饯,在台湾省还作为蔬菜食用,其未熟的果实可加工成菹食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