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山八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山八国古族名。属古氐羌系。唐时称今岷山和邛崃山为西山,将该地区及其以西的哥邻、咄霸、弱水、白狗、逋祖、南水、清远和悉董8个部落,称为西山八国。始见于 《唐书》。其中哥邻、咄霸属董氏部落,唐赠哥邻王为保宁都督府长史,治所在今梭磨河上游的壤口附近。白狗部落在今理县杂谷脑河地区。逋祖位于白狗以南,今小金县沃日河一带。白狗、逋祖、南水、清远属邓氏部落。弱水在唐时为车女国属部,其地在绰斯甲 (今金川县境内)。悉董在今色达、石渠一带。弱水、悉董则属象雄系的部落。唐时曾以哥邻王统领八国。 西山八国唐时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八个羌人部落的统称。西山即今四川岷山山脉。当时众多羌人部落在此聚居,因地处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要冲,羌人部落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据《旧唐书·东女国传》载,有歌邻羌部、白狗羌部、逋租羌部、南水羌部、弱水羌部、悉董羌部、清远羌部、咄坝羌部等八个羌人部落,因地处西山一带,故称“西山八国”。“各率其部落,谐剑南西川内附”。其中以哥邻羌部最大,列于“八国”首位。 西山八国 西山八国唐时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山区八个羌人部落的统称。隋大业(605—618)中,曾于缘西南边置诸道总管遥领之。唐天宝(742—755)以前隶雅州都督府。安史之乱后,皆为吐蕃役属。贞元九年(793 ),八国部落诣剑南西川内附。八国即哥邻羌、白狗羌、逋租羌、南水羌、弱水羌、悉董羌、清远羌、咄坝羌等八个部落,因地处西山一带,故称“西山八国”。因其两属于唐、蕃,依违无常,故又称“两面羌”。 ☚ 多弥 党项羌 ☛ 西山八国唐代西山诸羌部落的统称。西山为唐代对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泛称。广义的西山包括今阿坝、甘孜两州乃至西藏东部昌都地区。诸羌部落聚居于此。唐代中期,西山诸羌中有8个较大部落崛起,号称“西山八国”,即哥邻羌、白狗羌、逋租羌、南水羌、弱水羌、悉董羌、清远羌、咄坝羌等国。贞元九年(793),为吐蕃所逼,东女国王汤立悉偕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陀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悉董国王汤息赞、清远国王苏唐磨、咄坝国王董藐蓬,各率所部诣剑南西川求内附,唐朝皆授以官职,赐以金帛。西川节度使韦皋曾将八国内迁的一部分人,安置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诏加韦皋统辖近界羌蛮西山八国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