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袁昌英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袁昌英1894—1973;女湖南醴陵人。 袁昌英
袁昌英
袁昌英1894——1973宇蘭子、蘭紫,女,湖南醴陵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幼年讀私塾,後隨父離鄉,入上海中西女塾。1916年赴英國留學,入愛丁堡大學習英國文學,五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21年返國,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大學、北京法政大學等校教授。1926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研究戲劇。1928年返國,歷任上海中國公學文理學院教授,中央大學商學院講師。1929年任武漢大學文學院外文系教授,兼授第二外國語文 (法文)。後一度兼武大女生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隨武大遷至四川樂山。1945年2月,被聘爲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届中央評議員。抗戰勝利後,隨校復員返鄂。1948年當選爲行憲國民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武漢市政協委員,出席武漢第三次文代會,當選武漢市文聯執行委員。1953年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3年4月28日在醴陵逝世。終年79歲。著有小說《牛》、散文《山居散墨》、《行年四十》,劇作《孔雀東南飛及其他》、《飲馬長城窟》、論著《法國文學》、《法蘭西文學》、《西洋音樂史》、《中國愛國文學》等。譯有《瑪婷及其痛苦的靈魂》。 袁昌英 袁昌英1894—1973女剧作家。字兰子。湖南醴陵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和欧洲戏剧。1928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任教,讲授过莎士比亚戏剧、希腊神话和悲剧、欧洲近代戏剧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讲授西欧文学。她于1929年开始文学创作,所作剧本多以家庭婚姻问题为题材,富有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色彩,讲究结构艺术,语言清新流丽,善于穿插幻觉、梦境刻画人物心理。主要剧作有《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究竟谁是扫帚星》《前方战士》《结婚前的一吻》《人之道》《文坛幻舞》和《饮马长城窟》等。另有剧作集《孔雀东南飞及其他》,散文集《山居散墨》《行年四十》和小说《牛》等。 ☚ 白采 白薇 ☛ 袁昌英 袁昌英1894.10.11——1973.4.29字兰子、兰紫。湖南醴陵人。中学肄业后,于1916年赴英国自费留学。1921年在爱丁堡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归国,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赴法国,在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着重研究戏剧,特别是欧洲近代戏剧,回国后,在上海中国公学讲授莎士比亚。1929年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任外文系教授,讲授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和欧洲近代戏剧等课程。同年创作三幕话剧《孔雀东南飞》,独幕话剧《活诗人》、《究竟谁是扫帚星》、《前方战士》、《结婚前的一吻》和《人之道》。这些剧本或表现母爱与夫妻之爱之间的矛盾,或鞭挞打着个性解放旗号的个人主义者,或批判封建婚姻制度。1947年出版五幕话剧《饮马长城窟》。作品还有散文集《行年四十》和《山居散墨》,论著《法兰西文学》、《法国文学》、《西洋音乐史》,翻译剧本《玛婷,痛苦的灵魂》等。建国后,在武汉大学任教授,讲授西欧文学,为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 ☚ 袁文殊 袁牧之 ☛ 袁昌英 袁昌英1894—1973现代女作家、学者。字兰子,又名兰紫。醴陵人。中学未毕业即于1916年自费留学英国,学习英国文学。1926年又赴法国,入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两年后回到上海,在中国公学讲授莎士比亚。从1932年起,成为武汉大学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 中被当作 “五类分子”遣送还乡,以至含恨去世。她既是造诣颇深的外国文学研究家,又是有过一定影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集《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散文集 《山居散墨》、《行年四十》等。198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袁昌英作品选》。 ☚ 瞿兑之 吕亮耕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