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晏几道《临江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晏几道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心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怀人之作。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正如生长在荣府里的贾宝玉,他在一群女孩子手里提携长大起来。在他的心灵里,事物都是那么美好,人与人的关系也是温暖的。他没有歧视身边的那些所谓“下人”,他觉得人与人的真挚的友谊是那么可贵。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就可以说明晏家公子那美好灵魂的某一侧面。词是为了怀念一个已经离开自己的女孩子而写的。这个女孩子显然是晏家中的一个婢女,从词中的描述,知道她曾经在晏府里服侍过人,而后来又被遣嫁了出去的。先请看上片,不过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过这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暗暗交代了双方感情的由浅而深,逐步递变。更妙的是,这个女孩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进入下片,却已是女孩子已经离开晏府之后了。“流水便随春远”——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把春天带走,也把他俩那段美好的生活一同带走。“行云终与谁同”——如今,她究竟同哪些人在一起生活着呢? “酒醒长恨银屏空”,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是说落花时节,在春雨飞洒中,他到处寻找那女孩子。尽管这是在梦里吧,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


唐宋词之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1。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4



【释】

1.“梦后”、“酒醒”二句互文。言梦回酒醒之后的孤寂情境。

2.春恨:春天引发的离情别恨。却来:又来。“落花”二句,原为五代翁宏《春残》诗句。

3.心字罗衣:带有心字图案的锦绣衣着。两重心字:含有心心相印之意。

4.彩云:喻美女。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译】

酒意浓浓呵!酣梦美

醒来却唯有——

楼台高锁帘低垂。

更有去年伤春怀人的哀愁,

闯入这孤独寂寥的心扉。

落花中人儿独立,

微雨中燕儿双飞。



记得当年第一次见你,

身穿刺有两心相叠的罗衣。

多情的琵琶琴弦呵!

一弦弦、一声声诉说着爱的心曲。

当时曾有皎洁的月亮,

映照着如梦如幻的美女。



【评】

词人在《小山词跋》中曾透露此词之写作背景,说两位人家有莲、鸿、蘋、云四位歌妓,品清讴娱客。小山等客人常“持酒听之,为一笑乐”,以后主人或“疾废卧家”,或已“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此词为怀念四位歌女之一的小蘋而作,同时,也兼及另外三位:起首以“帘”谐“莲”音;继之“燕双飞”则指“鸿”;结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则暗寓了“云”。如此,则将小蘋置身于四位歌女氛围之中,使她活了起来。同时,又以“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衣”,将其明点,使其从四女中突出了出来。

全词围绕“相思”二字展开,时空交错,时而梦后酒醒,时而是“去年春恨”,时而是“落花人独立”的今春孤独,时而是初次见面的美好印象,时而是彩云追月的欢会。令人有如梦似醒,似真亦幻、朦胧绰约、艳丽却又凄美之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双飞之燕,反衬“人独立”的孤独,再置之于“落花”、“微雨”的环境之中,令人叹赏击节。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晏几道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瑟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之作,上片写“春恨”,起首二句写梦后的酒醒,但见楼锁帘垂,暗示去年楼台大开、帘幕高卷的热闹情景,为“春恨”作好伏笔; “去年”句承上启下,写人去楼空、怅恨不已,引出对于往事的追忆。“落花”、“微雨”是春,“人独立”而见“燕双飞”,托出“恨”字。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歌女小蘋时留下很深的印象:领子曲屈如心字的罗衣着身,琵琶贯弹别曲,明月曾照彩云,这是见物思人,反衬出目前月在人不见的孤寂之感、相思之情。过片二句是全词的枢纽,最为吃紧,虽与首二句对称,字数、平仄俱同,而做法各别:起首用对偶,辞语密致;过片却用散行,辞旨疏宕,另出新意。全词用虚笔作结,与篇首回应,虽未直接言情,但字里行间,分明充满着诗人悼昔悲今的无限感喟。言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耐人寻味。词的内容虽为感怀歌伎小蘋,但态度严肃真挚;语言浅近,又富于形象性。《白雨斋词话》评此词说: “既雅闲,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其实,时至今日恐怕亦无人可为敌手。


古代诗歌之晏几道《临江仙》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1。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4

【注释】

1.“梦后”、“酒醒”二句互文。言梦回酒醒之后的孤寂情境。

2.春恨:春天引发的离情别恨。却来:又来。“落花”二句,原为五代翁宏《春残》诗句。

3.心字罗衣:带有心字图案的锦绣衣着。两重心字:含有心心相印之意。

4.彩云:喻美女。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今译

酒意浓浓呵!酣梦美

醒来却唯有——

楼台高锁帘低垂。

更有去年伤春怀人的哀愁,

闯入这孤独寂寥的心扉。

落花中人儿独立,

微雨中燕儿双飞。



记得当年第一次见你,

身穿刺有两心相叠的罗衣。

多情的琵琶琴弦呵!

一弦弦、一声声诉说着爱的心曲。

当时曾有皎洁的月亮,

映照着如梦如幻的美女。


晏几道《临江仙》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晏几道《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的第七子,世称“小晏”。少年生长于富贵之家,后当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官职微不足道。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词多感伤哀忆之作。由于他带着真情厚意写作,所以在风格上“秀气胜韵,得之天然”,能把凄楚缠绵的情思,表露得亲切自然,读后使人掩卷怃然,心情摇动。

这首《临江仙》是一首满含痴情的回忆诗。还是在晏几道年轻时代,他在府中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贵公子,在端午节的愉快的氛围中,突然在庭阶前的斗草游戏的婢女群中,看到了一个新到府中来的年轻女孩子,她神姿风采与众不同,引起了晏几道的注意。或许是主动上前问讯,或许是别的婢女的介绍,他们第一次相见,彼此认识了。可是在他们初见之后,因为各有生活范围,见面的机缘并不太多。从五月端午,历经一个春夏,到了七月七日,府中的丫头们都集中在一个楼上,在牛郎织女星下穿针乞巧。这次晏几道来这里,名义上是看乞巧,实际上是别有用心,真正要看的还是当初“斗草阶前初见”的那位姑娘。“穿针楼上曾逢”,他们第二次相见了。也许是从此,堂上的贵公子与阶下的丫头的无望的爱情开始了。

词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特别着笔写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的一个关键时刻: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这是一次有约会的相见,是在寂静的庭园里,夜凉露浓,花草上沾挂的露水湿透了她的罗裙,头上的玉钗因人走在风中而更加摇颤,近前时一看,她是经过脂粉妆饰,是有意为悦己者容的。但这次相见却不同于斗草阶前、穿针楼上,他们离得最近的时候,她虽早有心理上的准备,也不禁“羞脸粉生红”了。

词的下片也是写回忆,与上片回忆相见不同的是相别之后。晏府中的这个丫头被遣嫁远去了,他们的一段情缘,象朝露一样地消失无迹了,这个悲剧结局好象是事先就注定了的,但原因不在于命运,而在于地位,也许这时用得上《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那句话: “‘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满怀痴情的晏几道,把回忆交付给流不尽的时光,为她作了无尽的梦里追寻。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流水随春远去了,春天也随流水过去了,但又岂止是时序的春天?人生的青春时代不也一同流去了吗?往事可以回忆,但却无法追回。然而记忆中的情景又不随时间过去而变成苍老,她不论在记忆里,还是在今天的现实处境中,都象天上的一片行云,具有无可挽留的美,却又不知终落何方。她变成了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一样的神圣形象。失去的美好事物,它的美质在人的心理上与日俱增。这就更使小晏怅恨不已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围屏空荡是心灵空寂的物化观照,这种虚空是无法充填的。于是他由醒后的虚空转向梦里的追求:“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因为回忆是现实的浮现,梦想里可以寄托更多的希望。他在梦中经过一段远路,终于在“飞雨落花”的世界中找到了她,这是一个没有世俗礼法限制的世界,是一个可以求得心灵解放的自由境界。难怪小晏那么愿意做梦,“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原来梦中可以找到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当然,在现实中不得自由的人,也无法在梦中求得完全的自由,他也说: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小晏还不是梦幻家。

如果我们认定小晏所思念的这位“靓妆眉沁绿”的少女,是晏府中的侍女(当然也极有可能是在府客住的远亲或其他什么人),那她与小晏的关系则构成了明显的地位差别。在那个等级森严、礼法禁限的社会环境中,小晏与她的爱情虽是自然真诚的,但却是不被舆论和道德所承认的。因此他们的爱,从心底一萌生,便带有反世俗的性质,同时也包蕴有悲剧性的因素,这后者是在他们爱得忘乎所以时,所未曾预想也不会预想的。然而不论爱着的主体对以后的路想与未想,它总是横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很少让几对侥幸者通过。写这首词的晏几道和他的爱侣没有通过, 《红楼梦》里的宝玉和恨悔“枉担了虚名”的晴雯连想也没有想到要通过;甚至连现代《家》里的觉慧和鸣凤虽然想得更远更多,但最后也没有通过。这绵亘古今的爱情悲剧,小晏是身历者,也许他还是最早的反思者,但他因为受历史的、思想的和性格的局限,没有力挽狂澜,这主要不是他的过错,而是他的不幸。所以这首词的意义是特殊的,它对于扼杀自由纯真爱情的等级制度和陈腐道德,是一种叛逆性的冲击。我们今天没有理由不承认,它可以给那些受动于生活的需要,而实际上却又不可能实现其追求的人以某些鼓舞,至少还能给那些失望了的追求者以温存的慰藉,尤其是在回忆这种追求的时候。

人们经历的往事,越感到珍贵越想要回忆;而回忆却不免要沿波讨源,找到记忆的摇篮时代,不管这源头酿成的结局是甜是苦,但刚涌出的生活之露,却总是甘美的,回忆起它时,就不能不是深情款款,满怀慰藉。特别是当生活发生了改向变易的时候,人品尝的是生活中沉积的悲苦,就更想在记忆中去寻找已经成为过去的希望,并用回味中得到的甘美,来冲淡生活中的苦涩。这是人的可怜的优点,它可以用虚空的幻想,安慰矛盾的心情,调整心灵世界里发生的失调,以维系一种使人生活下去的平衡状态。可以说,晏几道的许多词就是这种伤心人的回忆,他的“一时独步”的词作,是别人无法用才力超越的。


唐宋词之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①“梦后”、“酒醒”二句互文。言梦回酒醒之后的孤寂情境。②春恨:春天引发的离情别恨。却来:又来。“落花”二句,原为五代翁宏《春残》诗句。③小蘋:歌女名。心字罗衣:带有心字图案的锦绣衣着。两重心字:含有心心相印之意。④彩云:喻美女,这里指小蘋。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译文】 春梦醒来只见高高楼台紧紧封闭着,酒醒之后只见华丽的帘幕层层低垂。去年的春恨又袭上心头,细雨落花时节,人儿茕茕孑立,燕子双双而飞。

曾记得与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双重心字图案的锦绣衣衫,怀抱琵琶弹着深情的相思曲调。当时明月今犹在,皎洁的月光曾照耀她彩云般的倩影飘然而归。

【集评】 宋·杨万里:“晏叔原云: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诚斋诗话》)

清·陈廷焯:“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谭献:“名句(落花二句)千古不能有二。结笔所谓柔厚在此。”(《复堂词话》)

近代·梁启超:“康南海(有为)云:起二句,纯是华严境界。”(《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总案】 关于本词之写作背景,作者在《小山词跋》中有所透露:“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四位歌妓),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己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由此可知,本词是为怀念歌女小蘋而作。通篇写词人对一位多情女郎的深切怀念。词中紧扣“相思”二字,从梦后酒醒,到初见的追忆;从落花微雨的今春孤独,到明月彩云的昔夜欢会,时空交错,把读者带入了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凄艳朦胧的审美情调之中。词中全用白描手法,写景、写情、写人,均为“相思”而设,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