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菊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菊花李梦阳
自古以来,写菊之作往往都是借物言志抒情之笔。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所写《菊花》却另有平白清朴的底韵。 菊花与别的花卉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的花,开在肃杀的凉秋,开在百花纷谢之时。诗中“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一句,不仅从总体上概述出这一时令性的特征,而且也为勾勒菊花不同凡俗的优雅气质做了铺陈。进而刻画它“凌秋”斗寒,“饮露”清秀的风姿,并以一个“缘”字,揭示了菊香馥郁的内在品质和冷露清秋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写到此处,诗的作者没有止步,又陡转笔锋,由外及内,因实而虚,剥落外壳,去透视菊花的高洁情态:那缓缓张开的花瓣,正适宜躲避世间的炎凉;单枝独茎,却怀蕴着孤赏自怜的情愫。在这里,诗人用蘸着感情的笔在写花,也是以满腔的情感在写人,而写人又隐匿在写花之中。把自己淡雅的审美情趣相统一的感情,外化成“独立”、“含情”、“细开”、“避世”的芳菊,使它这种特有的情调,渗透进菊的风彩、芳香和内在气质的多重表象。从而让读者不能不顺着这条感情的藤葛,去攀寻诗人的个人经历。 李梦阳在历史上不算是名蜚绩著的人物。人们仅知道,在他主要活动的正德年代(1506—1521,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始逢明王朝由兴入衰的转折时期。由于他反对宦官刘瑾弄权而被诬下狱,丢了户部郎中的官职。自然,他曾饱尝了人世的悲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铸造自身的人格中,往往偏重于历史的使命意识和道德价值,于是形成了一个越被上层排挤、疏远、迫害,却越发忠诚的怪圈,而仅对起于祸端的某个权势“小人”,怀有刻骨铭心的憎恶。这种憎恶又转化为不肯俯首屈就的“傲骨”“刚锋”。他们个人境遇的失落,也往往借助于某种物(主要是植物)的形态作为参照,使内心感受通过物态得以外化,抒发其不与世俗合流的志节和情操,以取得在心理上的平衡。 李梦阳的《菊花》诗就是如此。他的主观情志是同菊花的气质融合一起的,这里菊花的品格已经成为诗人情志的物化,而诗人的情志则是菊花品格的灵魂,物情合一,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 如果说在诗的前六句里,不同流俗,凌秋独健的芳菊,是诗人自己人格的化身,那么他在这首诗的最后,以“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一句作结(“蓬蒿地”指村野田园;“东篱”见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古人曾有采菊服食,以求长寿的习俗),谨以采菊东篱,躬身田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自况,便是进一步印证他独立于混沌人生、不向威势权贵降服的气节。这是难能可贵的。 时代变化了。在今天,古人许多写菊花的诗都被我们赋与新的生命力,并给我们留下文学欣赏的价值。菊花,绚丽多姿的菊花,正以全新的风彩装帧我们的生活,在融合我们的时代。 菊花元稹
花有花品,一提到菊花,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它与一种高洁傲岸的品性相维系。在古典诗歌的画廊里,菊花常用来写意,抽象为某种精神的载体,她的品位极高,不同于浮花浪蕊,发于暮秋,耐寒傲霜,不与群芳争艳,此种品性正是古代士大夫文人追求的一种境界,故菊花成了诗人笔下的宠物,历来受人青睐。 元稹的菊花诗显然没有重复吟咏广为人知的话题,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菊品的赞美上,而是把感情的凝聚点投注到赏菊过程中引起的美感体验上。诗人玩菊自适,移情于物,在留恋徜徉之间道出爱菊之情愫。 诗一开始就向人们描述了菊花在诗人眼中的形象:“秋丛绕舍似陶家”。映入眼帘之菊非寻常之菊,而是如同陶潜东篱所种的菊花。自从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后,菊花与陶渊明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钦慕陶潜采菊之雅趣,更推崇陶潜之清心淡泊的性格。菊也,人也,即物即人,人品与菊品自然成趣。诗人由绕舍之菊,油然产生类似陶潜采菊东篱之翩翩遐想,于是兴致盎然,遍绕秋丛,赏之,品之,味之,玩之,身心完全沉醉在情与景会的美妙体验之中。“遍绕篱边日渐斜”此句通过“遍绕篱边”之行为状写,已透露出诗人对菊花的十分爱意。爱之痴迷,才不觉时光暗度。 诗的尾联是托设问而自答。在语句转换之际,仿佛有人催归,诗人情牵黄花,怡然自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我特别钟情于菊花,是因为菊花过后,更无他花可赏,声色之中流露出无限惜花爱菊之意。 菊花是秋之骄子,也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最晚的一种花卉,此时众芳过尽,万木凋零,而菊花却在这萧瑟的秋风中傲然怒放,为冷寂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们能在这凄清的季节中蓦然饱赏她的色彩、芳姿,怎不倍加爱怜?而诗人就要在弥漫着温馨菊香的氛围中,挥挥手与一年的花事道别,又怎能不流连忘返、怅然消魂呢?菊花本身承载着诗人太浓太炽的感慨与追求,无怪乎诗人对此花别寄一番钟爱之情。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心目中,餐菊赏菊都可抽象为一种思维定势。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餐菊即象征着美好情操的自我修养。陶潜之赏菊也暗示着别具超群拔俗的文人雅趣及风度。而爱菊则常常意味着对某种高洁品德的赞誉和向往。元稹的菊花诗,咏菊之寄意,亦当如是看。 菊花方九功
这首咏菊七律表现菊花凌寒耐霜的性格和作者喜爱菊花的心情。 首联写菊花开放的季节。蘋(pin贫)是生长于水中的蕨类植物,茎生泥中,叶浮水上。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柄端成田字形,又名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 “冷”字是使动用法,秋露使蘋花感到寒冷,这种耐寒的江花即将残去。“萧萧”是摇动的样子。首联从宏观上展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蘋花将尽、北雁南飞的萧索江上秋景图;一幅篱边黄菊丛开图。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菊花卓然独秀的无限生机。 颔联又用两个近镜头表现菊花的耐寒 一是雨湿菊花图:一场秋雨一场寒,而菊花受秋雨滋润,显得更加饱满、鲜艳。一是菊花傲霜图:节候已晚,寒霜遍降,万物凋零,唯有黄菊绽开于布满白霜的土地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众芳零落之后,菊花这金黄的色彩和耐寒独立的精神足以供人欣赏了。应该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就菊花的色、香、形等自然特征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具有季节特征的自然背景下摄取了菊花开放的两个镜头,着力表现菊花的耐寒品格。而作者对菊花耐寒品格的喜爱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溢满于字里行间,这就是诗歌评论家们常说的“景中情”。 全诗表现菊花耐寒品格和诗人对这种品格的喜爱的主题,如果说诗的前半是以写景和景中含情表现主题的话,那么,诗的后半便是以叙事和事中带情来表现主题。 颈联叙述诗人夜饮赏菊以至大醉。“绮席”是上面编有花纹的席子。“簷”是屋簷,“ 小簷”当指院内靠近篱笆的亭簷。“承”是接,连。诗人本在室内饮酒,隔窗赏菊,酒兴正浓,爱菊至甚,驱使诗人在庭院内小亭旁铺设一张席子,紧接菊丛,将酒肴移至席上,由隔窗赏菊变为对菊饮酒以尽欢尽兴。“纵”是长,深。赏花之情助饮酒之兴,长饮不止,直到深夜,以至酩酊大醉。“卮”是酒杯。金杯都翻倒了,不是醉了嘛? “冉冉”是渐进的样子。摘菊在手,香气不断散出。菊花不独有耐寒独立的品格,而且香气宜人,作者喜菊之情已达到高潮。结句“泛”是泛舟,放船。如果理解为乘醉携菊放船遣兴,与咏菊主题似不相密切。诗人的思路能否如此不集中?实令人怀疑。不妨作一臆测:“西风”是用典。《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菁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受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本诗中“西风”即“秋风”。诗人对菊花凌霜耐寒品格赞赏备至,“寒枝”、“晚节”似浸透了诗人身世之感,似将不得意而又守志不移之情寄托于菊花之中。酒醉之后,“物情唯有醉中真”,而爆发出效菊花而独秀、守志而归隐的念头。或许这正是诗人爱菊的本意。当然,也可能是我们的曲解。 菊花郑燮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幅菊花图上题的诗。中国的花鸟画是讲求写意的,特别是郑板桥这样一位打破了清初画院派风格的画家,他的画已经是一种人格和智慧的体现。他在写意的画上题写的绝句也是即兴和写意的。中国画讲求诗书画一体,画家的人格与修养不仅仅通过画和书法的线条、色彩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一种韵味与节奏,而且画上的题诗内容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你把欣赏画当作参禅的话,题画诗就是禅师下的偈语。 现在再从中国文化的背景来看看中国人对菊花的认识,这会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菊花诗的鉴赏。 菊花是带药性的植物,而早期的巫术和道教中萌发了原始的医学,所以菊花被视为仙草神药,因而带有高贵的品质。所以《神仙传》中说有人吃了菊花成仙,《抱朴子》说用菊花做一种丹药,吃了能活五百岁。这种思想也进入了中国的风俗中,《西京杂记》就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时,“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花又是晚秋之花,所以也象征老人的长寿。郑板桥也有一首题菊石图的诗,体现了这种思想:
用菊花的这种宗教意义上的高贵品质来比喻人格,大概始于屈原的《离骚》,其中提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属于美人香草一类。然而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的人格更多的是陶渊明式的。因为陶渊明曾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对自然,对自性情的一种“悟”的境界。《续晋阳秋》中说:“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陶潜与菊花已混为一体了。因此中国人把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代表了中国理想人格的四个方面。菊花则象征了淡泊、隐逸、真率,有独立品格并体现了某种自然空灵的境界。 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郑板桥的诗,我们就会发现郑板桥是体会了这种境界的,所以诗中也说“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可见这幅画是表现陶渊明式的真率自然的品格的。 诗的第一句“松柏缝个破瓦盆”和最后一句“烂熳黄花著一墩”,点出了这幅画的构图:一丛开得很好的黄色菊花生长在松柏的残断的根部,这松柏的“破瓦盆”,也象征了菊花或君子生活在贫寒和淡泊的环境中。但由松柏的品质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这个环境也是坚强和高尚的,同样体现了菊花或君子的品格。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菊花仍遵循自然的法则天真烂熳地开放,喻示了君子内心的真率与充实。这种境界是一种悟见了宇宙本体的境界,是不受世俗秽物的影响而保持的一种内心清静的境界,是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宋代有个叫赵州和尚的禅师说了几句偈语,可以帮助我们印证这个境界:
作为一个画家,郑板桥还把这种自然而然的精神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提笔无心画有心”一句,告诉我们菊花是有“花心”的,而画家却无“画心”。这种自然、写意、传神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真谛所在,因此这首菊花诗的境界不仅仅是人格的境界、自然的境界,同时也是艺术的境界,这大概是欣赏这首诗的关键所在吧。 菊花徐夤
菊花见于我国古代典籍距今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记·月令篇》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这大概是有关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而作为诗语写入文学作品则几乎始于同一时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虽然当时菊花在文学中表现的意象还很单一,但似乎也已象征性地表达了含蕴着君子洁身自好,以“餐菊”来修养性情的美好愿望。自汉魏以来,文人以菊为题吟诗作赋已不为鲜见。而这类诗赋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于彼华方,食天地之贞气,吸日月之淳光”的风范和意蕴。如范至能《菊谱》尝谓:“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为岁华委婉,草木变衰仍独灼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及东晋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东篱,并写了不少隐逸超然的诗文,因而其人品诗品深得后人羡仰。一般说来,唐人写菊大都受陶诗风格的影响。但也有例外,如黄巢《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字里行间不仅毫无归隐之意,而且锋芒毕露,充满了浓烈的战斗气息。 这首诗情境悠畅隽永。因为句中提到了陶公,所以可见受陶诗影响的痕迹,但又决不落陶诗窠臼。从整个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一改咏菊诗抒写性情“冲淡闲远”的风格,比物兴言,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感遇之思。因此,与其说是咏菊,毋宁说是咏怀。 首句“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历史上桓景登高赏菊之事广为世人传说,其遗风至唐代历久不衰。这里诗人以菊怀古,而追寻之意则在于引发古之幽思,并表明自己在志趣上与先贤的某种契合。接着由“黄花”入景,点染于绿畦深处,其色彩对比显得相当的明艳夺目。诗句中特别用了一个“深”字,拉远了赏花人的视野,从而构成一个广阔完整的画面。 “消灾避祸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二句,写菊花的象征意味。据杨炯《庭菊赋》称:秋菊落英有“蠲邪涤瘵”的效用。这里诗人以劝君采菊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热爱,并显示出自己以菊为伴,在寒霜冷露中聊以自慰的清贫而不自弃的幽情逸绪。 上面四句不是就菊花本身进行描写,而是着重于写诗题以外人的感受。尽管每一句还有着相对独立的意思,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张扬着菊花的神采和精神。 接下来“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这两句诗,前一句感时伤怀,抒发了一片惜花之情;后一句则突发奇想,以攀撑于涧岩的松柏作比,进而说明篱园菊花虽然生命短暂,但它所昭示的品德和生活价值却同样是地久天长的。读者由此更不难理解诗人对于真正的人生意义的憬悟。 结尾“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承首句桓景登高赏菊之事,言及陶公并再度系慨于怀古之情。意思是说,当年陶渊明归隐田园,以采菊自得其乐,不求功名富贵,其实他也并非一贫如洗。如今东篱万朵金菊煌煌盛开,这难道不正是陶公给后人留下的最宏富的“遗产”吗?! 总括起来讲,这首诗从几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菊花独特的思想感受,其艺术表现具有深微的象征意味。同时,由于其隐喻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咏菊诗的境界。细读之,真所谓“犹有骚人之致焉”。 菊花 菊花júhuā┃━ 酒名。菊花开时,并采茎叶,杂黍粮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谓之菊花酒。唐·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宁知湘水上,复有菊花杯。”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黄菊 菊酎 ☛ ![]() ![]() 菊花júhuā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花也叫菊花,颜色和品种多样。是著名观赏植物。 菊花jú huā一种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秋天开花,因耐寒,象征高洁的性格,为人所称赏: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十一·238)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菊花 菊花 júhuā 亦作“鞠”、“蘜”。亦稱“治蘠”、“日精”。菊科,多年生宿根亞灌木。地上莖多分枝,幼枝嫩緑或帶褐色,被絨毛。翌年由地下莖出蘖芽。單葉互生,卵形至長圓形,緣有缺刻。花生枝頂。瘦果,扁平楔形,表面具縱棱紋,褐色。我國栽培菊花品類繁多,已逾三千。依色分類: 黄十七品,白十五品,雜色四品;依株分類:有高、中、矮:依花期分類: 有春、夏、秋、冬等:依花瓣分類: 有平瓣、匙瓣、管瓣、桂瓣、畸瓣: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與栽培、應用分類: 有姓系、中大菊系。菊花爲我國十大名花之一,爲極佳之觀賞花卉,亦可入藥。我國普遍分佈。《周禮·秋官·蟈氏》:“掌去鼃黽,焚牡蘜,以灰洒之則死。”《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華。”鄭玄注:“鞠,本又作菊。”《楚辭·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晉·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汪灝等《廣群芳譜》卷四十八:“菊,一名活蘠,一名日精。”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鞠華 > 菊花 菊花 júhuā 同“鞠華”。 菊花jú huā❶明清戏曲行谓数目九。《通俗编·识余·优伶》:“九: 菊花。”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指这种植物的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杜甫《初月》:“庭前有白露,暗满~团。” 菊花 耐霜凛然,千姿百态。有“花中隐士”之说。又称“九花”、“黄花”、“日精”、“金精”、“金蕊”、“更生”、“甘菊”、“真菊”、“女茎”、“女节”、“延年”、“朱嬴”、“傅公”、“馒头菊”、“簪头菊”、“帝女花”等。寓意坚贞不屈,佳友寿客。 字数:120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冬青 石榴 ☛ 菊花 菊花菊(秋菊;寒菊;墨~;陶菊;陶家菊;陶令菊;黄金菊) 鞠(鞠华;鞠花) 黄花 九花 寒花 篱花 节花 秋花 秋香 秋芳 喜客 寿客(延寿客) 延龄(延龄客) 更生 阴威 日精 金秀 金藟 金蕊 霜蕊 黄秀 黄华 禽华 女华 女茎 节华 周盈 寒英 霜英 晚香 晚艳 月朵 御爱 治墙 黄金花 黄金甲 傲霜枝 傅延年 晚节香 ☚ 菊花、梅花 梅花 ☛ 菊花 菊花象征闲逸自在,志趣高洁。 ☚ 竹子 木棉 ☛ 菊花flos chrysanthemi辛凉解表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甘菊、甜菊花、黄菊花、白菊花、杭菊、滁菊。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头状花序。烘干或蒸后晒干,生用。主产安徽、浙江、河南。甘、苦、凉。入肺、肝经。功能疏风清热, 清肝明目, 解毒。《养耕集》: “去肝风热, 明目升阳。”主治: ❶风热感冒, 多与桑叶、薄荷、杏仁、连翘、桂枝、芦根等配伍, 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菊花florists chrysanthemum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别名寿客、金英、黄华。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5x,6x,8x-1=45,54,71,其中小菊系品种2n=5x,6x=45,54。菊花以其色、香、姿、韵取胜,深受人民喜爱。 类型及品种 小菊(花径小于6cm)可以简单分为单瓣、半重瓣、重瓣、托桂瓣;大菊根据花瓣结构、宽度、形态、花抱等组合而成的整体外形进行分类。中国过去也有多种分类方案,近年曾定为40多个花型。根据育种经验,应重视一些难以育成品种类型的育种,如大轮十八瓣(瓣宽展开时有4~5cm,瓣形船状);整齐排列的莲座型,如“绿荷”状;宽阔平瓣紧抱成球的圆球型;管瓣直伸,管径小于1mm,长度超过10cm,先端卷拢成珠的珠管型;优秀的毛刺型、龙爪型和托桂型品种等。关于品种分类仍需进一步研究,上海曾实行达20年之久的花型分类为十八瓣型、半重瓣型(宽平瓣2~3轮)、莲座型(整齐排列,不露心)、扁球型和球型(均不露心)等。 产地与分布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的有17种,主要有:野菊,全国均有分布。毛华菊,分布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西部。甘菊(D.lavandulifolium),多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各省。小红菊(D.chanetii),多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紫花野菊(D.zawadskii),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安徽的黄山、九华山,西伯利亚与欧洲也有。菊花脑(D.nankingense),产于南京等地。 习性 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花期最低夜温17℃,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喜充足阳光,也稍耐荫。较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稍高、上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值6.2~6.7最好。忌连作,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9~10月开花的早秋菊与寒菊,长日照下不能开花。 繁殖 菊花可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5℃,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压条法仅在繁殖芽变部分时应用。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叶芽插及带蕾插等。根蘖插:自根颈抽生的分蘖常称“脚芽”,在秋冬间切取离植株较远的茁壮根蘖,摘除下部叶片,按株距3~4cm,行距4~5cm,插于温室或大棚内,也可盆插、箱插,保持7~8℃,春暖后移于室外。嫩枝插:2~8月间剪取嫩梢长7~8cm,去下部叶片,插于苗床中,在18~21℃温度下,20~30天生根后即可上盆。插床介质要求清洁疏松并遮荫(全光照自动喷雾插床可不遮荫)。单芽插: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1叶扦插,仅用于珍稀品种的繁殖。如果叶柄基部带一部分枝条更易于生根。带蕾插:用带蕾的侧枝或主枝扦插,用于珍稀品种繁殖,或培养案头菊。嫁接法:用黄蒿(Artemisia annua)或青蒿(A.apiacea)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采蒿苗,冬季在温室培育或3月间采蒿苗在温床培育,视情况需要,及时劈接。常用于悬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培养。分株繁殖:在4月间掘起母株,根据分蘖芽的多少,带根分成数株分栽。组织培养:菊花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有用材少、效率高、脱毒和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常用茎尖、嫩茎、花瓣或花蕾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诱导成苗。 栽培 常因用途、品种类型和造型等的不同,采用的栽培技术相应有差别。 花坛小菊栽培 菊花用于花坛,始于清末上海园林,但当时都利用大菊,费工费时而花期太短。采用小菊,开花又太晚。现在将地被菊用于花坛,单株花期长达30~40天,在中国中部地区如适当整枝可使花期更长。其他尚有抗逆性强,管理粗放,成活后不需施肥、灌水,,仍可株丛茂密,开花繁盛等优良性状。如栽培小菊或地被菊为深秋花坛,可以先选取早花而花期长的品种,在5~6月扦插成活后选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30cm株行距种植。经多次摘心养成丛株,于8~9月之间定头、现蕾后定植。 盆菊栽培 中国盆菊主要用于国庆节,多采用早菊品种或对秋菊品种进行遮光栽培。 国际上盆栽菊花主要供应母亲节,栽培盆菊的全过程都在温室内进行。温室每半个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后经常用肥水灌溉。经摘心,翻大盆(可直接上25cm盆),新芽长出后可不摘心(或再摘心一次),使其达到所需要的分枝数。用矮壮素控制植株高度,并进行短日照处理,使其能在节期上市。 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花朵半开,无病虫,叶浓绿,茎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栽培与秋菊常规栽培相似。它可地栽,密度大,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植株直立。采收时离地面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叶片,10~12支一束包装运销。 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切花菊质量,在温室内生产,栽培方法和中国基本近似,但其生长特别壮健的关键在于提供无毒苗和科学施肥两点。在室内栽培,对肥料的种类比例、施用时间都严格根据计划执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菊花的生长需要,并能充分表现品种的特性。 促成和抑制栽培 常采用遮光栽培和加光栽培技术。遮光栽培,于长日照季节,用35~50cm高的植株,于每天17时至次晨7时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时遮光,每天日照10小时,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加光栽培,每天加光至14.5小时,以控制花芽分化与延迟供花时间,其方法有:❶连续加光法:在高植株上方一定距离装一排白炽灯,补光时数因不同纬度与不同月份而异,例如在北纬25°~30°地区,10月至次年3月每天补光4小时;4~5月每天补光3小时;8~9月每天补光2小时。 ❷间歇加光法:适用于对光敏感性强的品种,用计时继电器控制电流,每天22时至凌晨2时,每隔30分钟补光5分钟,也可达到连续加光的效果。早花品种约在开花前60~70天停止加光。晚花品种约在开花前70~80天停止加光,切花品种有秋菊、夏菊、冬菊、春菊等不同类型,其光周期要求不同,分别适于不同季节的需要。 非常规栽培 ❶标本菊栽培。标本菊的展览和评比,常用同样品种培养成独本菊、三本菊或五本菊。 为控制植株高度、株型,最大限度地增大花径和提高品质,在50~60年代采用瓦筒、套盆等方法,全过程需时半年,但质量不稳定。近年来,有些地区采取上盆时加土1/3~1/2,将枝条盘于盆中,然后加土满盆,其盘弯枝条上又生根,具有双重根系。另一种方法于第一年冬扦健壮脚芽上盆,第二年促使发生新脚芽,选新生的最佳脚芽代替母株,新老根系共同供应新苗营养,约历时一年,称为三段根系栽培法。 ❷悬崖菊栽培。选小菊品种扦插成活后栽植,用一端弯曲的竹片插于植株基部土中,另一端固定于横架上,使植株沿竹片生长,与地面呈45°角,2~3节绑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长,侧枝反复摘心。9月下旬,现蕾后进行几次剥蕾,移入大盆养护。悬崖菊以长取胜,但基部还必须丰满,置于石旁水畔及假山上,颇具野趣。如培养大悬崖菊,须于7~8月扦插,并于8月至次年3月每天加光至14小时以上,抑制当年现蕾。悬崖菊植株长大,需充分供应肥水,加强管理。 ❸大立菊栽培。选用分枝性强,枝条柔软的大花品种,摘心培育1~2年,每株可开花数百乃至千朵。普通大立菊可用扦插根蘖法育苗,特型大立菊则用蒿苗嫁接。栽培要点为:9~11月间取脚芽扦插,生根后移于直径12cm的盆中在室内越冬。翌年1月移入大盆。当苗具7~8片叶时,留6~7片叶摘心。上部只留3~4个侧枝,以后的侧枝留4~5叶反复摘心。春暖后定植,仍反复摘心,至8月上旬为止。植株中间插一竹竿固定主干,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绑侧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后加强肥水管理,经常除芽剥蕾。当花蕾直径达1~1.5cm时,用竹片制成平顶或半球形的竹圈架,套在植株上,与各支柱连结绑牢,然后用细铅丝将花蕾均匀系于竹圈上,继续养护,直至开花。 ❹塔菊(十样锦)栽培。将一种或多种不同花型、花色的品种,分层嫁接在3~5米高的黄蒿或青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顶,全株呈塔形,各色花朵同时开放。在选用接穗品种时,要注意花型、花色及大小等的协调,而且花期相近,以使全株和谐统一。其栽培方法,可参照大立菊。 ❺案头菊栽培。有株矮、花大、占地少、生长期短、观赏时间长等优点。栽培须掌握以下要点:首先选花大、株矮、叶肥大的品种,延迟至8~9月间扦插,成活后栽于直径10cm的盆中,施用完全肥料,逐渐加大肥料浓度;并控制水量至花透色,用矮壮素B9(N-2甲胺基丁二酰胺酸)2%水溶液在扦插成活后喷顶,上盆后喷全株;以后每10天喷1次,共喷4~5次,至现色为止。以上措施配合得当即可培养成矮而美的案头菊。 ❻盆景菊栽培。以小菊、岩石、枯木桩等材料,用盆景造型的艺术手段,制成附桩、附石或山水式等作品。除选用小菊逐步整形外,也有将青蒿整形,然后嫁接小菊,成为菊花桩景。选适当小菊品种,于10~11月初取脚芽扦插,苗成活后1月份上盆,3月换盆,5月间第三次换盆时,选根系发达的壮株,每株留4~6条粗大的根固定到选好的山石或枯桩上,修剪后用金属丝绑扎。当苗生5~7个芽时,按需要位置留3芽,当枝条长20cm时,依木桩或山石整形。9月初最后摘心,10月下旬现蕾后盆土面铺青苔,解去金属丝,形成自然景观。如管理得法,可观赏4~8年。 育种 针对园林绿化、上市盆花和切花的需要,明确育种目标,首先是改良现有菊花品种的品质,其次是培育新的花色品种。育种常用以下方法:❶杂交育种。首先选出具备育种目标的亲本,双亲的花期须相近,并进行合理的组合。菊花为自花不孕植物,开花时先行套袋,可不去雄。当花序有30%~40%的小花开放时,剪短花瓣,以利授粉。柱头展开呈“Y”形时,在上午9~12时进行人工授粉,每隔1~2天重复授粉1次,以提高杂交成功率。种子成熟时,连茎剪下置通风处,使种子充分后熟。 ❷远缘杂交野化育种,不拘泥于优良品种间的杂交,大胆选用野生菊来创造新品种,它具有抗逆性强,栽培简易的优点,为菊花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他,如芽变选种、辐射育种也有实践意义。 病虫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根腐病等。以上几种病的病原菌均属真菌,皆因土壤湿度大、排水及通风透光不良所致。应注意通风和防止土壤过湿,及时清除和烧毁病株、病叶,盆土宜用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用波尔多液,68%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溶液,或50%可湿性硫菌磷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病毒病为害的植株,须拔除烧毁,并彻底消灭蚜虫、绿盲椿象等媒介。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捉及喷药进行防治。 园林应用 菊花已成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作园林绿化、花坛、地被用材料,用作盆花、切花等。菊花还可入药。 菊花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滁菊、杭菊、甘菊。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 的头状花序。主产安徽、浙江、河南。甘、苦,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眩晕,目赤,高血压病,疔疮,肿毒。煎服: 6~15g。或泡茶,或入丸、散。外用: 捣敷,或煎汤洗。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含龙脑,还有樟脑、菊油环酮 (Chrysanthenone) 等。另含菊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刺槐苷、芹菜素及其鼠李糖苷、百里香酚、胆碱、水苏碱等。菊花制剂对离体兔心、在位狗心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浸膏可使小鼠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菊花能抗氧化,延缓衰老; 对大鼠血清胆固醇升高有改善作用; 还可抗诱变。菊花尚有中枢镇静和解热作用。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痢疾、变形、伤寒及大肠等杆菌有抑制作用。菊花还能抗病毒,抑制疟原虫。 菊花Chinese chrysanthemum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Tzvel.,菊科,菊属。著名宿根花卉。原产中国。世界各地栽培甚广。株高30~120 cm,多分枝。叶互生,宽披针形至圆形,边缘有裂刻和锯齿。头状花序的形态,色泽变化极多。通常按花瓣(小花)形状分为平瓣、匙瓣、管瓣、桂瓣与畸瓣;按花型分为单瓣、荷花、莲座、圆球、翻卷、飞舞、托桂等;按花色分为黄、白、红、紫、粉、绿、双色和间色等。栽培品种数千。花期秋季。2n=56。秋菊为易产生芽变的短日性花卉。喜光,耐寒,宜湿畏涝,喜砂质沃土。老株开花不良,须每年扦插或用脚芽分栽更新。切花栽培均采用日照处理,使之周年开花。本种为世界三大切花之一,亦为重要的盆花。 菊花 菊花别名杭菊、秋鞠、鞠。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叶卵形,圆至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生于茎端。果不发育。花期9—10月。各地广为栽培。为观赏花卉,品种多。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消炎退肿的功能。药用花序和叶。主治初期高血压、急性结膜炎、疖肿初期等病症。 菊花菊科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营养繁殖苗地下茎形成根系,地上茎向上生长。多分枝,株高0.2~2 m。单叶互生,叶卵形至长圆形,缘有缺刻和锯齿。叶长5~15 cm,适宜生长温度18~22℃,pH6.0~6.7。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 cm。花序外为绿色苞片构成的花苞。花序在花的外侧是舌状花,舌状花形成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花瓣。花序内侧是管状花,俗称花心,为两性花。花后结的瘦果即种子,长1~3 mm,宽0.9~1.2 mm。多数品种花期9~11月,种子成熟期11月至翌年2~3月。栽培品种多用营养繁殖育苗。原产于中国。有2300多年栽培史。中国10大名花之一。17世纪末传入欧洲。有10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优良品种。现代菊花是从多种野生菊花自然杂交选育发展的,菊属植物30余种,中国原产有17种。其中如野黄菊分布全国各地。紫野菊、小红菊分布东北、华北、华东,毛华菊分布华中。栽培菊花的品种3000多个。菊花分类传统有按花色、株高、开花季节不同划分。按花径分大菊(径6 cm以上)和小菊(6 cm以下)2大类。学术界1982年将秋菊中的大菊分为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桂瓣类和畸瓣类5类。30个花型(如平瓣类划分为宽带型、荷花型、芍药型、平盘型等)和17个亚型。小菊分单瓣、复瓣、管瓣和桂瓣4类。菊花盆栽或地栽,各地常有菊花展览,菊花是北京、开封、中山、彰化等城市市花。 菊花 菊花唐黄巢的七言绝句。此诗《全唐诗》又作 “不第后赋菊”,当为黄巢落第后所作。原诗是: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九月八,实指重阳节九月九,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黄金甲,指菊花的花瓣。这首诗写重阳节长安菊花,而寓意深刻。诗的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 ☚ 华严寺望樊川 退朝望终南山 ☛ 菊花 菊花唐黄巢的七言绝句。此诗《全唐诗》又作 “不第后赋菊”,当为黄巢落第后所作。原诗是: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九月八,实指重阳节九月九,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黄金甲,指菊花的花瓣。这首诗写重阳节长安菊花,而寓意深刻。诗的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 ☚ 华严寺望樊川 退朝望终南山 ☛ 菊花chrysanthemum flower系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内含菊甙、挥发油、腺嘌呤、氨基酸、胆碱、黄酮、水苏碱等。本品有平肝明目、清风散热等功能。临床可用于治疗肝旺头痛、眼红肿痛、风热感冒等。治疗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本品用量3~6g水煎服,或研末服。 菊花 菊花Juhua菊科。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2.5—20厘米,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苞片绿色,线形,边缘瞋质;边花舌状,白色、红色、黄色或紫色,形状因栽培有单辦、平辦、管辦、匙辦多种重辦类型,当中为管状花,也常因品种不同而特化。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原产我国及日本。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相传自晋代开始,迄今已有1600余年之久,品种可达数干个。北京作为市花。菊花分为艺菊和药菊二大类,艺菊主要观赏用;药药头花变化小,如杭菊花、白菊花,其头花干燥后有散风清热、明目平肝功效。繁殖一般用扦插法繁殖。大菊多用黄蒿、大籽蒿等砧木嫁接。 ☚ 蒲公英 野菊花 ☛ 菊花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双子叶植物,菊科。原产中国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著名花卉。我国栽培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菊花株高60~150厘米。茎和小枝都有灰色柔毛,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花为单瓣花或重瓣花。花瓣的颜色有黄、白、紫红、粉红、淡绿色。开花期各地不同,华北一带多在深秋,华南一带多在早春。各地菊花的品种极多,共约有2000多个品种;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观赏和绿化环境的花卉。菊花被选为北京的市花。 ☚ 盆栽葡萄 榕树 ☛ 菊花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 生姜 柴胡 ☛ 菊花jú huā《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菊(93)。药名。 菊花 菊花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头状花序入药。具有疏风散热,降火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目赤、头晕、目眩、耳鸣、疔疮肿毒等症。安徽主产亳菊、滁菊、贡菊三种菊花,分别产于亳州、滁州和皖南山区的歙县、旌德、黟县、休宁、绩溪等县,年产量约400吨。 ☚ 茯苓 宣木瓜 ☛ 菊花júhuā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甘菊。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 的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滁菊)、浙江(杭菊) 等地。甘、苦, 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 平肝明目, 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眩晕、目赤、疔疮、肿毒, 煎服: 6 ~9克。本品含菊苷、黄酮类及挥发油。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菊花制剂对离体兔心有明显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浸膏可使小鼠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菊花尚有中枢镇静和解热作用。 菊花 菊花 菊花菊花,又名甘菊、家菊、药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Tzvel. 的头状花序。药材有亳菊、滁菊、贡菊、杭白菊、杭黄菊等。通常于11月花盛开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收。亳菊采收时先将花枝折下,扎成小把,倒挂阴干,再摘取花序晒干; 或将摘下的鲜花序摊于烤房竹帘上,经常翻动,待色转白,再置通风处阴干。滁菊采收时将鲜花序摘下,用硫黄熏后晒至半干,筛成球形,再晒干。贡菊采收后将鲜化序用炭火烘干。杭白菊采收后将鲜花序晒至半干,放蒸笼中用猛而匀的火力蒸约3分钟,取出,晒干,至花心完全变硬为止。杭黄菊加工方法同杭白菊,或将鲜花序用炭火烘干。 ☚ 桑叶 牛蒡子 ☛ 菊花 菊花菊花,维吾尔药物名菊花 古丽,别名古丽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Tzvel.的头状花序。我国主产于安徽、浙江等省,新疆亦有分布。 ☚ 黄连 野山羊肝 ☛ 菊花chrysanthemum 菊花chrysanthemum 菊花chrysanthemu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