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
中药名。 出《千金方·食治》。别名:乌麦,荍麦,花荞,甜荞,荞子。为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种子。一年生草本。 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晒干。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开胃宽肠,下气消积。 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禁用。 ❶ 治绞肠痧气: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简单便方》)。 ❷ 治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6克。砂糖水调下(《坦仙皆效方》)。 ❸ 治小儿油丹赤肿:荞麦面醋和敷之(《兵部手集方》)。 ❹ 治汤火烧:养麦面炒黄色,以井华水调敷(《奇效良方》)。 ❺ 治蛇盘瘰疬,围接项上: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 每服60~70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5服。 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本草纲目》)。 ❻ 治脚鸡眼:以荸荠汁同荞麦调敷脚鸡眼。三日,鸡眼疔即拔出(《本草撮要》)。 ❼ 治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 ❽ 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荍麦面、硫黄各60克。 为末,井华水和作饼晒收。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上出《仁斋直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