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荟
“[荟]”的繁体字。 《广韵》乌外切,去泰,影。 ❶ 草木繁盛貌。《诗·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朱熹}集传:“荟,蔚,草木盛多之貌。”{晋}{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荟葱茏。” ❷ 丛聚;汇集。 {晋}{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皇被命作此诗》:“我有高夏,如云斯荟。彫轩戾止,薄言嘉会。”{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刘金门梁茝林》:“而乙卯后三年,复得文三十六篇,诗七百五十首,荟爲余集。”{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篇第一》:“越一岁,而{宗城}至,则荟泰西诸约,择其尤专利者作草约要我,而欲废前稿。” ❸ 遮掩;隐翳。《新唐书·吐蕃传下》:“{土梨树}林荟巖阻,兵易诡伏,不如{平凉}夷漫坦直,且近{泾},缓急可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