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苕溪渔隐丛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作。仔曾卜居苕溪(今浙江湖州),自称苕溪渔隐,因以名书。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最早刊行于绍熙五年。此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但阮书不载苏轼、黄庭坚诸人诗话,此书则以苏黄与李杜并重,对杜甫、苏轼尤为推崇,关于二人诗评篇幅占全书四分之一。在体例上,阮书以内容性质分类,多收传说、掌故资料,此书则以人物分卷,按人物年代先后排列,主要收诗文评,对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研究较有参考价值,以后计有功《唐诗纪事》与题为尤袤撰《全唐诗话》均仿此以人分类之例。本书引录资料甚为丰富,论述前人评论的是非得失亦有精辟之见。1962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清乾隆耘经楼刻本校点印行。

☚ 韵语阳秋   唐诗纪事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汇编。宋胡仔编撰。胡仔(1095?—1170),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少以父荫授迪功郎,历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后以父母丧,赋闲二十年,卜居湖州苕溪,以渔钓自适,自号“苕溪渔隐”。其书前集六十卷,编成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四十卷,编成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其前集自序云:“余今遂取元祐以来诸公诗话,及史传小说所载事实,可以发明诗句,及增益见闻者,纂为一集。凡《诗总》所有,此不复纂集,庶免重复;(或)一诗而二三其说者,则类次为一,间为折衷之;又因以余旧所闻见,为说以附益之。”可见该书带有对《诗总》续补的性质。但与《诗总》比较,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体制上看,胡仔不满意分门纂集的办法,认为那样做是“未知诗人之旨”,所以改为“以年代人物之先后次第纂集”(前集自序)。如前集卷一、二立目为国风、汉魏六朝,卷三、四为五柳先生,卷五为李谪仙,卷六至一四为杜少陵,卷一五为骆宾王、王摩诘、韦苏州、孟浩然等。有些无法归入诗人名下的内容,则从事类立目,如宋朝杂记、半夜钟、长短句等。这样以时为序,以人为目,以事类作补充的办法,显然比《诗总》更明晰、更有系统,也更便于检阅。第二,从内容来看,该书虽间记杂事,但以论评为主,因而较之以记事为主的《诗总》更有诗学价值。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阮)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故阅书不甚见重于世,而此书则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焉。”第三,从汇编者的诗学见解来看,《诗总》仅直录前人诗话,并无己见;该书则除采录前人诗话外,还多附辨证考订之语。又正如《宋诗话考》所说:“(阮)阅书仅有排比之劳,胡(仔)著则有撰著之功,难易迥殊,效用亦大有径庭。”这些,都是《苕溪渔隐丛话》超过《诗总》的地方。关于该书的编纂宗旨,胡仔在后集自序中称:“余尝谓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故群贤于此四公,尤多品藻,盖欲发扬其旨趣,俾后来观诗者,虽未染指,固已能知其味之美矣。然诗道迩来几熄,时所罕尚;余独拳拳于此者,惜其将坠,欲以扶持其万一也。”可见其编纂该书,原有引导人们正确学习李、杜、苏、黄,藉以振兴宋诗的用意。因此,书中所辑诗话,也以李、杜、苏、黄为多,如前集六十卷中,李白一卷,杜甫九卷,苏轼九卷,黄庭坚三卷,后集四十卷中,李白一卷,杜甫四卷,苏轼五卷,黄庭坚两卷,合共三十四卷,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于此亦可见其诗学倾向。同时,书中还有不少标明“苕溪渔隐曰”的条文,直接反映了胡仔的诗学见解。此外,书中关于诗句来历、典故出处、字词训诂的考证,也多有可取之处;书中所保存的宋代诗话资料,可与《诗话总龟》相补充,“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而也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校点本。

☚ 唐诗纪事   猗觉寮杂记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校点本。此书是北宋诗话总集,共前、后两集。前集卷一、卷二和后集卷一、卷二汇集了北宋诗话对“国风汉魏六朝”诗歌的评论;前集卷三、卷四和后集卷三则是专门辑录的北宋诗话对陶渊明诗歌的评论。此书是继阮阅《诗话总龟》而编著的。胡仔取元祐以来尤其是阮氏所遗的旧党诗话,辑而成书,许多散佚的有关古诗研究的资料,赖之得以保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辑录他人诗话时,又常间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胡仔论诗,以李杜、苏黄为“集诗之大成者”,认为学诗当“师少陵而友江西”,故在选录北宋诸家诗话对古诗的评论时,以杜甫、苏轼等人语录为最多。作者所选辑的诸家诗话及自己的评语,对古诗的研究分析、指利陈弊,均颇多中肯精僻之论。胡仔充分肯定了古诗本身的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同时反对一味“循习陈言、规摹旧作”的陋习,要求后世作者能“思新语奇”、“自出新意”,大力倡导创新精神。此外尚论及到诗的含蓄美、作家修养等问题。

☚ 岁寒堂诗话   论诗三十首 ☛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集。一百卷。南宋胡仔撰。胡仔(生卒年不详),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父胡舜陟著有《三山老人语录》,《苕溪渔隐丛话》(以下简称《丛话》)多加称引。胡仔以父荫入仕。曾任常州晋陵知县。约在绍兴十五年(1145)退隐吴兴苕溪。后复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官闽中漕幕,于乾道初再次归隐苕溪。一生蹭蹬仕途,著书自娱,以终天年。《丛话》共五十余万字。前集六十卷成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四十卷成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四库总目提要》称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以后简称《总龟》)而作,“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所言大致不差。

《丛话》的资料汇辑工作,是在继承《总龟》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后来居上,更胜一筹。一、在编排体例上,《总龟》以事类分数十门,繁琐杂乱而难于检索;《丛话》则按时代先后,以人为纲而知人论世,同时又增设长短句等门类,编排较为合理,大纲细目,罗列有序,极便检索。而对于众多诗人诗作,又能在不忽略一般诗人的全面安排的结构中突出重点,如李白二卷,杜甫十三卷,韩愈四卷,苏轼十四卷,黄庭坚五卷。其后集自序云:“余尝谓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诗文集大成者,故群贤于此四公,尤多品藻,盖欲发扬其旨趣,俾后来观诗者,虽未染指,固正能知其味之美矣。”二、在资料搜辑方面,《总龟》写于北宋末年,时严元祐党禁,故不载有关元祐党人苏黄的诗话,构成先天缺陷;而《丛话》成书于南宋初,是时党禁已除,苏黄诗风复炽,故补充了大量有关苏黄诗话,为形势使然。而进一步就资料的学术考辩方面考察,胡仔态度严谨,要言不烦,而是非自明。另外,如李清照《词论》等重要文论作品,也赖《丛话》而得以保存。这就大大增加了《丛话》的学术价值。三、在理论眼光方面,与《总龟》不同,《丛话》于资料纂集,并非仅是简单罗列,而是自有其论诗宗旨在,并于称引之外,又常略加评说,以见其理论主张,而无獭祭之讥。其理论受当时江西诗派影响,推尊元祐诗坛领袖苏轼、黄庭坚,并上溯杜甫。但其主张并不褊狭,如其后集自序慨叹云:“诗道迩来几熄,时所罕尚,余独拳拳于此者,惜其将坠,欲以扶持其万一也。”力挽狂澜的理论热情甚高,故其说不乏真知灼见。胡仔论诗强调“自得”,如前集卷三九云:“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同时又指出诗歌创作贵在含蓄而忌直露,如后集卷一五评杜牧《宫词》云:“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四、在词论的搜罗整理方面,《丛话》前后集分别有“长短句”一卷,其中出自胡仔者共二十九则。后人或辑出单行为《苕溪渔隐词话》二卷。这对于较为全面地了解宋代词坛概貌及词论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集自序后面有南宋光宗“绍熙甲寅(1194)槐夏之月陈奉议刊于万卷堂”字样,当为其最初刻本。较早的还有元翠岩精舍校定重刊本(已残)。而清乾隆初杨传启耕耘楼依宋重刊本,则较为完整。至于列入丛书者,《说郛》为删节本,《海山仙馆丛书》本、《四部备要》本则均为足本。今通行的是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补正重印的廖德明校点本。


苕溪渔隐丛话 - 可可诗词网

苕溪渔隐丛话

渔隐论诗,余多不以为善,独论义山 《华清宫》诗“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用事失体,在当时非所宜言。”此论甚正。(贺裳 《载酒园诗话》卷一)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宋胡仔撰。……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 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 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旧文,无所考证; 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故阅书不甚见重于世也,而此书则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焉。( 《四库全书总目》)


《苕溪渔隐丛话》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集。南宋胡仔编。一百卷。前集六十卷,成书于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四十卷,编成于乾道三年(1167)。胡仔自称是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阮阅编书时,元祐党禁未开,因此不录有关苏轼、黄庭坚之事。此书则以苏、黄与李、杜并重,尤重杜、苏。书中所收诗话,评论所及,上起《国风》,下至南宋初。编排体例以人分类,按诗人年代先后排列。论及诗人,晋有陶渊明,唐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杜牧,宋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一百多人。此书即重记事,兼重品评,学术性较强,其中评论词人名作,记述词坛轶事,历来为研究者所称引。此书搜采较广,对材料有所抉择,并间录个人见解,在文学史研究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代为先后,把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本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学流变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出来。于记事之外,兼重品评,学术性强。作者阅读面广,对于所辑录的材料经过严格选择,附有案语评议,申明自己的观点。纵横比较,眼界开阔。如论杜甫的诗学渊源、《杜鹃行》等,都能在充分引证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更为深刻、全面的看法。对杜诗出典、乘槎典故、韩愈《听颖师弹琴》、王建《宫词》中他人误入之作的探讨辨析,亦具此特点。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公案,作者把主资料收集在一起,对研究者十分有用。作者独特的批评眼光还表现在能总结、点明诗歌本身的特殊规律,如对杜甫律诗变体、律诗扇对格的界定、分析皆令人信服。书中还经常引用三山老人(作者的父亲》语录评论某一诗人或作品,亦多精见,如论杜甫五言排律腾挪跌宕的格局、论《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深刻寓意等等。作者论诗,推崇李杜,认为他们都是集大成者。此外还收有对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评论。不少已经散佚的材料也靠它得以保存。可见它是唐诗专著中一部材料丰富、评论精当的力作。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著作。南宋胡仔撰。本书分前后集。前集60卷,后集40卷。前集成书于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成书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其书乃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阮书因党禁而不收元祐诸人文章,此则广为搜集,凡元祐以来诸公诗话,及史传小说所载事实,可以发明诗句及增益见闻者,纂为一集。凡《诗话总龟》所有,此不复纂集,以免重复。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严谨。阅书分类编辑,多立名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评论对象,上起国风,下迄南宋初,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闻,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书中评论诗人名作,记述诗坛轶事,历来为后人称引。此书对长短句有专章评述,而辞赋则在论诗时涉及。或考证辞赋字句,或记述赋坛轶事,或评述赋作得失,皆可供辞赋研究者参考。《苕溪渔隐丛话》有《图书集成》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校勘排印本。

☚ 规讽之旨   苞括宇宙 ☛

《苕溪渔隐丛话》苕(tiao)

我国较早的一部修辞资料总编, 也是我国古代诗话汇编。 南宋胡仔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据清乾隆五至六年杨佑启等依宋版重雕本、 元翠岩精舍校定鼎新重刊本等校订出版。分前后两集, 100卷。 前集60卷, 成书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后集40卷,成书于乾道三年(1167年)。该书资料内容包括修辞理论、 炼字锻句、 谋篇、 修辞手法、 风格等多方面, 较全面地反映出北宋诗话中修辞观的概貌。 资料取自北宋诗话及南宋少量诗话, 还涉及笔记、 杂录、 史书、 小说等近百种书, 尤其重要的是收集了元祐以来的诗话, 所收书目面广且有代表性。 此书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修辞学资料, 对后世影响很大。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集。 南宋人胡仔(1095?—1170)撰。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其父舜陟,字汝明,号三山老人,官至徽猷阁侍制、广西经略。仔以荫恩授迪功郎,官至常州晋陵知县。休官后退居吴兴苕溪,故以名书。此编前集成于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成于乾道三年(1167)。系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总龟》成书之时,新党执政,查禁旧党文章,故阮氏不收旧党诗论。胡仔补其不足。 《四库总目提要》谓“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阮书以内容性质分类立目,体例较烦琐,以人为主,以时序先后为序,附录有关琐闻轶句。 对所辑录资料严格选择, 附有案语。 推崇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四家。尤致意于杜、苏两家。作者提倡创新,反对因袭,对前人作品之得失,分析、评论具体、切实,对诗歌鉴赏极有指导意义。唯轻视诗歌语言的通俗性,贬斥白居易,且辑录一些诗谶之类材料,可见作者之迂腐。有海盐杨传启依宋本重刊本,绩溪胡氏耘经楼仿宋刻本,《海山仙馆》本,《四部备要》本,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集。一百卷。南宋胡仔撰。胡仔(生卒年不详),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父胡舜陟著有《三山老人语录》,《苕溪渔隐丛话》(以下简称《丛话》)多加称引。胡仔以父荫入仕。曾任常州晋陵知县。约在绍兴十五年(1145)退隐吴兴苕溪。后复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官闽中漕幕,于乾道初再次归隐苕溪。一生蹭蹬仕途,著书自娱,以终天年。《丛话》共五十余万字。前集六十卷成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四十卷成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四库总目提要》称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以后简称《总龟》)而作,“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所言大致不差。
《丛话》的资料汇辑工作,是在继承《总龟》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后来居上,更胜一筹。一、在编排体例上,《总龟》以事类分数十门,繁琐杂乱而难于检索;《丛话》则按时代先后,以人为纲而知人论世,同时又增设长短句等门类,编排较为合理,大纲细目,罗列有序,极便检索。而对于众多诗人诗作,又能在不忽略一般诗人的全面安排的结构中突出重点,如李白二卷,杜甫十三卷,韩愈四卷,苏轼十四卷,黄庭坚五卷。其后集自序云:“余尝谓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诗文集大成者,故群贤于此四公,尤多品藻,盖欲发扬其旨趣,俾后来观诗者,虽未染指,固正能知其味之美矣。”二、在资料搜辑方面,《总龟》写于北宋末年,时严元祐党禁,故不载有关元祐党人苏黄的诗话,构成先天缺陷;而《丛话》成书于南宋初,是时党禁已除,苏黄诗风复炽,故补充了大量有关苏黄诗话,为形势使然。而进一步就资料的学术考辩方面考察,胡仔态度严谨,要言不烦,而是非自明。另外,如李清照《词论》等重要文论作品,也赖《丛话》而得以保存。这就大大增加了《丛话》的学术价值。三、在理论眼光方面,与《总龟》不同,《丛话》于资料纂集,并非仅是简单罗列,而是自有其论诗宗旨在,并于称引之外,又常略加评说,以见其理论主张,而无獭祭之讥。其理论受当时江西诗派影响,推尊元祐诗坛领袖苏轼、黄庭坚,并上溯杜甫。但其主张并不褊狭,如其后集自序慨叹云:“诗道迩来几熄,时所罕尚,余独拳拳于此者,惜其将坠,欲以扶持其万一也。”力挽狂澜的理论热情甚高,故其说不乏真知灼见。胡仔论诗强调“自得”,如前集卷三九云:“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同时又指出诗歌创作贵在含蓄而忌直露,如后集卷一五评杜牧《宫词》云:“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四、在词论的搜罗整理方面,《丛话》前后集分别有“长短句”一卷,其中出自胡仔者共二十九则。后人或辑出单行为《苕溪渔隐词话》二卷。这对于较为全面地了解宋代词坛概貌及词论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集自序后面有南宋光宗“绍熙甲寅(1194)槐夏之月陈奉议刊于万卷堂”字样,当为其最初刻本。较早的还有元翠岩精舍校定重刊本(已残)。而清乾隆初杨传启耕耘楼依宋重刊本,则较为完整。至于列入丛书者,《说郛》为删节本,《海山仙馆丛书》本、《四部备要》本则均为足本。今通行的是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补正重印的廖德明校点本。

☚ 唐诗纪事   文则 ☛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集。南宋胡仔(号苕溪渔隐)编撰。一百卷,分两集,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所评对象,上起国风,下至南宋初,以人为纲,按年代排列,共列作者100多人,眉目清楚,体例谨严。资料搜采广泛,又抉择精详;也很注重理论阐述。今有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勘排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一百卷。宋胡仔(约1147年前后在世)撰。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后卜居湖州,号苕溪渔隐。是书为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阮阅《诗话总龟》取材芜杂,体例亦欠精审,颇类小说,为学林病垢,湮而不传。是书分前后集。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取材谨严,论文考义居多,其以作者先后为序,体例明晰。琐闻佚句等居后,附辨证之语,足资参订。《诗话总龟》不载元祐诸公,如苏轼、黄庭坚。胡仔特增纂录入,论诗上起国风,经汉魏六朝而止于南渡,于各家诗话多有取舍,间断以考语,允当精审。胡仔固不甚工于诗,然论诗则别具手眼,“丛话”流传不废,原因皆在此。是书有宋刊本、重刊宋本、海山仙馆刊本、淡生堂余苑本、元翠楼精舍刊本、清刊本、清钞本、《四库全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