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轼《蝶恋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轼《蝶恋花》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

花儿已褪去残红,

青杏儿还显得很小。

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将人家环绕。

枝上的柳絮被风吹掉,

一日比一日地稀少,

在天涯,在海角,

哪儿没有充满生命力的

芳草!



墙里的秋千

高高,

墙外的道路

悄悄。

墙外有一少年

走过,

墙里传出少女

的欢笑。

笑声渐渐地

听不到,

墙里渐渐变得

静悄悄,

多情的少年呵!

却为无情的笑

平添烦恼。



【评】

这是一首伤春的词。上片写幕春景色:残红落尽,青杏初生,燕子飞舞,河水碧绿,春将归去。苏轼不愧文坛圣手;轻轻几笔,信手拈来,一幅清丽哀婉的图景便呈现于目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缠绵悱恻。“柳绵”即柳絮,一年一度,柳絮纷飞,岁岁年年,人却不同,“吹又少”三字,包含多少人生感慨!青青的芳草已遍迹天涯,预示着短暂而美好的春将要过去。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关于此二句, 《林下词谈》有这样的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秋霜初降),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朝云为苏轼爱妾。苏轼一生坎坷,刚正不阿,一肚皮不合时宜,不论是新党执政还是旧党当朝,他都不见容于统治者,屡遭贬谪,最后以60多岁的衰迈之身流放岭南,只有朝云随行。朝云唱此二句,深感其中之味,抑抑惆怅,情不自胜,不能竟之。不久,她便抱疾而亡,病重之时,仍诵此二句而不释□。苏轼遂终身不复听此词。

此词上片写景,是伤春人眼中之景,虽无一字言情,而其缠绵哀婉处自现。下片转而写人,写情。正被春愁困扰的行人,又为高墙之内的笑声所吸引,可惜只闻其声,不见佳人,但这也足以使那行人生出爱慕之情了。大概他已在心里勾勒出理想中的佳人形象了吧!真正不负“多情”二字。可墙内佳人却全无知晓,舞罢秋千,翩然而去,“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位多情人只有独自伤心了。苏轼在此片,有意反复运用几个词语,使小词既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又有轻快的节奏,虽是写惆怅的心境,却无沉闷抑郁之感。尤其最后一句,道出多少人都曾有的微妙体验,极有理趣,因而广为流传。

苏轼虽身处逆境,有时不免见景伤情,但以他旷达的胸襟,并不会流于沉沦颓丧。王士祯说:“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花草蒙拾》)。此话虽是,但从整首词的格调来看,在哀婉之中,还透着超然和幽默,并不沉重。朝云“泪满衣襟”是加上了她自己的人生体验,而后人常常将“天涯何处无芳草”作洒脱语,亦是为我所用。一首好词、一句好诗给人的联想和启迪,恐怕就是诗人自己也始难料及的。

苏轼以其旷世之才,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但豪放并不是他唯一的风格,他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爽之气,也不乏“似花还似非花”、“枝上柳绵”那样的婉约之情愫,但绝无婉约派中许多人的香软秾艳之气。从这首小词,我们就可看出他清新妩媚的别一风格。


古代诗歌之苏轼《蝶恋花》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苏轼《蝶恋花》

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1!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1.天涯句:屈原《离骚》有“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之句。

今译



花儿已褪去残红,

青杏儿还显得很小。

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将人家环绕。

枝上的柳絮被风吹掉,

一日比一日地稀少,

在天涯,在海角,

哪儿没有充满生命力的

芳草!



墙里的秋千

高高,

墙外的道路

悄悄。

墙外有一少年

走过,

墙里传出少女

的欢笑。

笑声渐渐地

听不到,

墙里渐渐变得

静悄悄,

多情的少年呵!

却为无情的笑

平添烦恼。

唐宋词之《苏轼《蝶恋花》》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苏轼《蝶恋花》

苏轼《蝶恋花》苏 轼

苏 轼

春 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柳绵:柳絮。②恼: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矣。”

四季仕女图(之二) 【明】 仇英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鉴赏 本词绍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贬所。从词题来看,作者的用意显然是借描写春景来表达一种伤春的情怀,因此词的上阕直接写暮春景色。但作者在表达伤春情绪时却又故作旷达语,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无穷的深意。这种于伤情处见旷达的写法,能很好地体现苏轼的人生态度。上阕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花褪残红”句色彩对比鲜明,既点出了暮春的时间,又以花残青杏生来表达一种对大自然新陈代谢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燕子”句由静入动,把视野扩大,直至能俯瞰全景。这里的视野变化显得非常有条理,先由上句中的花木,写到花木中飞起的燕子,再借燕子的视角,观察流水和整个村庄,这句的描写实际上又是对上一句的承接:虽然“花褪残红”,春色消减,但是万物又开始滋生,燕子飞,绿水绕,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图景。“枝上”两句,先抑后扬,“柳绵吹又少”极写春将尽的忧愁,相传苏轼的爱妾朝云每次唱到这一句时,就会泣不成声。而“天涯何处无芳草”又转写春末万物滋长的生机,思想随之转为旷达。

上阕虽然纯粹写景,但是在写景中,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通达观照,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下阕转写人,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情怀。然而这里由于苏轼写得过于隐讳又饱含深情,导致后人无穷的猜测。暂时不管苏轼是否真有“深意”,只就他所描写的佳人形象看,本词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苏轼完全摆脱了普通词人对女子体态、服饰的描绘,只写摇动的秋千和传来的笑声,在这中间还隔着一堵奇妙而不可逾越的高墙,然而这种“隔”所造成的想象空间,比直接描绘不知深邃、美丽了多少倍。

词的最末一句很有争议,从表面上看不过就是表达一种被爱人冷落的哀伤。但联系整首词的意蕴,显然又不仅是在表达这种意思。于是前人猜测,这里是用了类似屈原香草美人的手法,以佳人比君王,以自己比作被无情抛弃的行人。是否真是如此,我们已不得而知,然而即使是没有这层含义,最末一句仍然有足够的力量来感染读者。它所要表达的或许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感情,而是要抒发一种人生恒久的惆怅,一种由期盼到失望的落寞,一种永远不能实现梦想的遗憾。

这首小词之于苏轼,颇有点类似《致爱丽丝》之于贝多芬。贝多芬一生都不承认感情泛滥的《致爱丽丝》是自己的作品,但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它、赞美它。苏轼的词风在后人的眼中可能更多是“大江东去”的豪迈,现在忽然发现竟有这样一首婉约伤情、丝毫不让柳永、甚至还更缠绵悱恻的作品,让人大跌眼镜。实际上,苏轼一生所写的词,大部分虽然不像这首那么缠绵,但也并非都是那么豪迈磅礴。苏轼更欣赏的,应该是一种雅致、清旷的美,一种深沉又含蓄的风格。在这首词缠绵的背后,就包含着这样的风格。(姚苏杰)

集评 明《俞彦:“古人好词即一字未易弹,亦未易改。子瞻‘绿水人家绕’,别本‘绕’作‘晓’,为古今词话所赏。愚谓‘绕’字虽平,然是实景;‘晓’字无皈着,试通咏全章便见。”(《爰园词话》)

清《王士禛:“‘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直是轶伦绝群。”(《花草蒙拾》)

链接 词之理趣。在词中发表议论或融入理思,而不枯燥乏味,趣味盎然,被称为有“理趣”。宋人以理入诗,好发议论,此风影响词的创作,词人也以理入词,阐发现实感悟,情理俱胜。《魏庆之词话》引《古今词话》评苏轼《蝶恋花》说:“‘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此二字极有理趣。”宋人此类佳作甚多,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不过自苏轼开始,以理入词的现象才明显增多。(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苏轼《蝶恋花》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苏轼《蝶恋花》

《蝶恋花》·苏轼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伤春词。上片写景,描绘暮春景色孕含伤春情绪。“花褪残红”、“柳绵吹又少”,暮春之景已立现纸面,惜春之情已暗含于言表。“天涯何处无芳草”虽为旷达之词,实为排解之语。下片写人:佳人欢笑,行人多情,墙里墙外,咫尺相隔,留给作者与读者的都是一片怅惘的情绪,此亦是伤春的题中之义。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评论说: “‘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于婉约中见沉郁正是此词的特点。


苏轼《蝶恋花》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苏轼《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 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褪(tùn):指萎谢。柳绵:柳絮。秋千:一种游戏用具。在架上悬挂长 绳,绳端栓木板,人在木板上可悬空摆动。

【大意】枝头上残留的杏花已经萎谢了;花褪处结出的颗颗杏子玲珑而碧绿, 挂满了枝头。燕子双双飞来时,正是溪水环绕人家的春暮夏初。树上的 柳絮已经被和煦的风越吹越少;极目望去,青青的芳草早就铺满了大地, 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一道蜿蜒的粉墙围住了一方幽深的庭院。墙 外大道上孤独赶路的我,可以隐约看到院中高悬的秋千架。隐隐地,墙 内传来了一阵女子的娇笑声。待我留神听去,这美妙的声音却渐渐地消 逝了。多愁善感的我啊,却又为了这美人的无情生出了更多的烦恼!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54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