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戏曲会演。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举办,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演的目的主要是继承戏曲遗产,交流戏改经验,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推动戏曲艺术的革新发展。参加会演的有京剧、越剧、评剧、豫剧、沪剧、淮剧、晋剧等23个剧种37个剧团。1600多名演员参加了演出和互相观摩,共演出82个剧目,其中传统剧目63个,历史剧11个,现代戏8个。大会进行了评奖活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9个剧目获剧本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雁荡山》、《三岔口》、评剧《小女婿》4个剧目获演出一等奖;沪剧《罗汉钱》等18个剧目获演出二等奖;秦腔《一家人》等6个剧目获演出三等奖;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获荣誉奖;丁是娥等34人获一等演员奖;王文娟等41人获二等演员奖;王银柱等45人获三等演员奖;于连泉等46人获奖状。参加会演的许多优秀剧目在大会结束后在全国演出,产生了强烈反响。这次观摩大会,在50年代曾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和宣传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