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一审程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一审程序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和主要诉讼阶段。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第一审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刑事案件的审判是从第一审程序开始的。第一审程序之前的侦查、起诉等,都是为第一审程序提供材料,准备条件;第一审程序之后的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都是对第一审程序审判的检查和监督。第一审程序解决的是依法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应否处刑等问题作出裁判。第一审程序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肯定侦查、起诉工作的成效和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关系到整个案件的处理结果,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刑事诉讼任务能否切实实现。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中,第一审程序最能充分体现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并使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得到全面贯彻。第一审程序包括公诉案件的审查(参见[公诉案件的审查])、开庭前的准备(参见[开庭前的准备])和法庭审判(参见[法庭审判])等内容,其中法庭审判由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及评议和宣判组成。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后,对第一审程序进行了较大修改。主要是:(1)将审查公诉程序由原来的实体性审查修改为主要进行程序性审查,废除了审查公诉阶段的退回补充侦查,以防止审判人员产生预断,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在法庭审判程序中增强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将原来的主要由审判长讯问被告人和进行证据调查修改为以控辩双方进行为主,使审判人员相对中立,为辩护一方提供了更多的辩护机会。(3)增加了保障审判程序正常进行的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1条的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依法作如下处理:对于违反法庭秩序情节较轻的,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且进行训诫;对于不听警告制止的,可以责令法警强行带出法庭;对于违反法庭秩序情节严重的,经报请院长批准后,对行为人可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15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我国刑事案件第一审程序更加科学和民主。 第一审程序❶法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所适用的程序。在中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一审是诉讼案件的最初审级,法院作为最初审级审理的案件,称为第一审案件,经第二审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仍是第一审案件。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的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不论是哪一级法院,只要是作为第一审对案件进行审判,就必须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以后,就进入了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的任务是,人民法院通过开庭审理,调查核实各种证据,查明案件事实,依照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对被告人是否有罪,犯什么罪,应否判处刑罚以及适用何种刑罚作出裁判,从而使犯罪分子受到应得的惩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使人民群众受到法制教育。第一审程序可分为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和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包括:对公诉案件的受理和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法庭审理,评议裁判,宣告判决、裁定等。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与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基本相同。但由于自诉案件属于轻微的刑事案件,在审判程序上有其本身的特点,如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可以调解;在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等。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不仅对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为以后的诉讼程序奠定基础,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诉讼阶段。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或人民检察院依法可以上诉或抗诉,逾期不上诉或不抗诉,即发生法律效力,应依法给予以执行。 第一审程序案件的初审程序。包括:(1) 人民法院对公诉或自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所适用的程序。包括: 公诉或自诉案件的提起; 案件的审查和受理; 审理前的准备; 开庭审理及判决。(2) 人民法院对民事或经济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所适用的程序。包括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普通程序包括: 起诉和受理、审理前准备、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调解、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判决和裁定。简易程序则是普通程序的简化; 特别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3)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初次审理所适用的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受理、开庭审理和裁判四个阶段。 第一审程序法院初次审理案件适用的程序。是每一案件必经的基本审判程序。在我国,分为刑事第一审程序和民事第一审程序。前者包括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件受理、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理、延期审理,其中法庭审理的程序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除具有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可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的特点外,与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基本相同;后者包括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 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 ☚ 刑事起诉 第二审程序 ☛ 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指法院对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最初实体审判的程序。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通过审判依法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对刑事被告人是否实施了指控的犯罪、罪责大小,犯有何罪、应否处以刑罚、应当处以何种刑罚,作出判决。第一审程序分为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和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在实行起诉权国家垄断的国家,第一审审判程序均为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在采国家追诉主义和私人追诉主义的国家,第一审程序既有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也有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但是,不同的国家中,即使同是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都不完全相同。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依次进行的阶段: (1)受理案件。法院对管辖范围内的已提起公诉的案件,依法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开庭审判。(2) 审判前的准备。一般须将必要的法律文书副本起诉书送交被告人。对应当出庭的人员,告知开庭的时间。(3) 宣布开庭。这是法庭开庭审判的第一步。这主要包括传唤当事人到庭; 查明被告人身份; 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等出庭人员名单等。有些国家,开庭后审判长须宣布案由、告知被告人等法定人员享有的诉讼权利等。(4) 法庭调查。其中包括宣读起诉书、审问被告人、出示证据、调查案情、核实证据。在采当事主义的国家,检察官与被告人诉讼地位平等,法官以仲裁人的身份主持法庭调查,听取诉讼双方的陈述、举证,主持法庭调查。采职权主义国家,法官主持庭审,指挥审判活动,主动调查案情、收集并核实证据。有法定原因,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判。(5)法庭辩论。诉讼双方进行争辩,证明自己的主张。(6) 刑事被告人最后陈述。这是有些国家法院进行开庭审判的必经程序。(7) 评议、判决。评议秘密进行。(8) 宣判。评议结束后,合议庭审判长宣布判决。在我国,依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的第一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决定开庭。(2) 开庭前的准备。该阶段,人民法院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必要时依法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将上述活动写入笔录,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3) 法庭审理。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即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合议庭评议和宣判。自诉案件的第一审,在许多国家与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大体相仿,一般允许当事人双方和解。自诉人在一定的审判阶段可以撤诉,终止刑事诉讼。有的国家允许第一审阶段被告人提出反诉。反诉与自诉的刑事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相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未具体规定。通常参照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及有关规定进行。自诉案件的第一审,除了法定案件外,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自诉案件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提出反诉。反诉的第一审程序与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相同。此外,第一审对某些法定自诉案件可采简易程序进行。 ☚ 第一审判决 第二审判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