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椒

花椒

陈大慈著。1933年6月上海黎明书局初版,列入黎明小丛书。收《寻春》、《花椒》、《躺在焦叶上面》、《卖画的老人》等小品33篇。

☚ 峨眉游记   日记文学丛选 ☛

花椒

〈流〉河南郑州指讽刺;嘲笑或调戏;捉弄。系就花椒枝干有刺、果实辛辣的特点而为隐喻。

调味品

调味品

佐料 盐醯 调和 调料
烹调用的调味品:作料
食用糖:糖(食糖;白~;砂~;霜糖;方~)
甘蔗制的糖:蔗糖 蔗饧
红糖:赤砂 黄糖
食用醋:醋(~精;酸醋;米~;白~;香~;陈~;纯~) 醶 醯(醯醋;醇~) 酨 酢(酢酨) 苦酒忌讳
醋或酱油等表面生的白霉:
浓醋:酽醋 酽酢
陈年的醋:陈醋
味精:味素
其他调味品:椒(花~;胡~;辣~) 咖喱

☚ 烹调用品   盐 ☛

花椒bunge pricklyash

Zanthoxylumbungeanum,别名泰椒、山椒。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32。高3~8m,冠幅2~4m;树皮灰至暗灰色,具瘤状突起,枝具扁平的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缘具细齿,齿缝及叶片有透明油腺点,叶柄及叶背中脉具刺,叶轴具窄翅;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单性或杂性同株,花期4~5月;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具疣状腺体,种子1~2,黑色,具光泽,7~9月果熟。花椒的品种较多,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狮子头),‘小红袍’(米椒),‘豆椒’,‘大花椒’(油椒),‘小椒’,‘白沙椒’(白里椒)等,产中国北部和中部,辽宁南部以南至华南、西南等广大地区均有栽培,尤以华北地区栽培较多;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喜光,不耐阴。喜凉爽气候,但耐寒性稍差,喜湿润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在土层厚度80cm以上的石灰质山地生长尤佳。较耐干旱,不耐涝。隐芽寿命长,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较浅,但侧根和须根发达。主要用种子繁殖。果实采收后宜阴干,翌春播种。干藏种子宜用草木灰或稀碱水搓洗除去表面油质后再行播种。


在园林绿地中,多采用截干的方法将花椒培养成灌木状,或用2~3株幼苗丛植,再行整形修剪,使树冠形成自然开心形。每年要及时疏除竞争枝、病虫枝和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和结果。花后6~7月,幼果膨大期可施一次追肥,秋季果实采收后应适时开沟施以基肥。主要病虫害有花椒锈病、蚜虫、黄凤蝶、黑绒金龟子、金花虫和花椒天牛等。
花椒枝条开展,老干具瘤状突起,姿态奇异,夏秋红果累累,可孤植或丛植成景,也可植假山石旁,或植为刺篱。果皮和种子为调味原料、并可入药。
同属中常见的种有:竹叶椒(Z.planispinum),常绿灌木。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蓇葖果红色。产中国东南至西南各地。在园林中常用做刺篱,也可供盆栽观赏。崖椒(Z.schinifolium),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顶生散房状圆锥花序,花期4~5月;果实绿褐色,种子蓝黑色,9~10月果熟。产中国河北、山东、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枝叶及果实颇美观,可于庭园中孤植或丛植观赏。野花椒(Z.simu-lans),落叶灌木。果实棕红色,产长江以南及河南、河北。

花椒

药名。出《日用本草》。又名川椒、蜀椒、点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Z. bungea-num Maxim. 的果皮。主产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 四川亦产。辛,温,有小毒。入脾、胃、肾经。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
❶治胃腹冷痛,呕吐,泻痢,风寒湿痹,肺寒咳喘,疝痛,蛔虫病。煎服: 3~6g。
❷治蛲虫病,煎液灌肠; 阴痒带下,冻疮煎水洗; 齿痛,醋煎含漱。青椒果实含挥发油,其中含爱草脑; 果皮还含香柑内酯、苯甲酸和香叶木苷。花椒果实含挥发油,其中含牻牛儿醇、柠檬烯等。尚含甾醇, 不饱和有机酸等。 小量牻牛儿醇对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大量则抑制。稀醇液还有局部麻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甲、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变形、伤寒、副伤寒、大肠、宋氏痢疾、绿脓等杆菌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

花椒bunge pricklyash

Zanthoxylum bungeanumMaxim.,又称秦椒、凤椒。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高3~5m。主干上有木钉状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5对,矩圆状卵形.长为1.5~7 cm,宽1~3 cm,叶缘有细钝齿,齿缝中有透明腺点。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花被片4~8。蓇荚果球形,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腺体。中国除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外,各地广泛栽培。为香料和油料树种。喜光。较喜温,大树可耐—25℃低温。根系发达。果及种子供食品调料,也可入药。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花椒

花椒

❶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四川常用的食用调料、重要的油料、香料树种。高2米~5米。花期5月~6月,果7月~10月成熟。花椒是花椒树果实种皮经干制而成,具有特殊的麻、香味。优良品种有正路椒 (南路花椒)、大红袍 (西路花椒)、清溪花椒。四川栽培历史约2000年,分布广,主产于雅安、甘孜、凉山等市地州。1994年全省栽种面积约5.9万公顷,产量约5626吨。
❷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芸香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椒和青椒的干燥果皮。又称蜀椒、川椒、巴椒、贡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止痛、杀虫等功效。商品以汉源产的红椒和辽宁产的青椒为主。主要药用成分为果皮中的各种挥发油。种子入药称椒目,有利水功效。

花椒

花椒huajiaoZanthoxylum bungeanum

双子叶植物,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常有增大的皮剌。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边缘有细钝锯齿和透明腺点,叶柄两侧常有一对皮剌。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花被片4~8枚;子房无柄。蓇葖果球形,带红色,密生疣状突起的腺体。花期6~7月。性喜光耐旱,怕积涝和暴风。除东北和新疆外,几乎分布全国各地。人工栽培,用种子繁殖或移植野生苗。果作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供药用,能温中止痛、杀虫。种子可榨油。叶制农药。

☚ 佛手   番茄 ☛
花椒

花椒

调味品之一。有特殊的香、麻味,我国原产的芳草植物之一。1978年,河南固始堆一号墓 (墓主是宋景公之妹、勾敔夫人)出土铜制花椒盒一个,盒内盛放着大半盒花椒。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花椒实物,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起初,椒属野生,《尔雅·释木》:“檓,大椒”。郭璞注:“今椒树丛生实大者为檓。”先秦时,既作调料,又作为迎神降神之香物。《周颂·载芟》: “有椒其馨”。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奠桂酒兮椒浆。”椒浆就是用花椒浸泡于酒中而成的椒酒。

☚ 桂   胡椒 ☛
花椒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

又称“秦椒”。双子叶植物,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有刺。夏季开果实红色,密生粗大突出的腺点。种子黑色。果实含川椒素、植物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和挥发油。此外,还有丰富的磷、铁等矿物质,可用作调味料;也供药用,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止痛、坚齿明目和杀虫等功能,主治脘腹冷痛、吐泻及蛔虫病等。种子称“椒目”,能行水消肿。产于我国各地,有野生的也有栽培的。

☚ 胡椒   八角 ☛
花椒

花椒

芸香料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品种中以大红袍最佳,农历六月成熟。主产陇南各县,尤以武都、文县最为著名。天水、秦安、舟曲、迭部、临夏及陇东南部亦产。阳性树种,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不耐严寒、水湿。花椒从树干到枝叶果实都有特别香味和特殊用途。果实可蒸馏芳香油,果实外皮即为食用的调味香料,亦可入药。种子可榨油,为干性油,除食用外,还可作润滑剂,掺和油漆等。

☚ 漆树   紫穗槐 ☛

花椒huājiāo

中药名。出元·吴瑞《日用本草》。别名川椒、蜀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Sieb. et Zucc. 或花椒Z. bungeanum Maxim. 的果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辛, 温, 有小毒。入脾、胃、肾经。温中, 止痛, 燥湿, 杀虫。治胃腹冷痛、呕吐、泻痢、风寒湿痹、疝痛、虫积腹痛、蛔虫病, 煎服: 3~ 6 克。治蛲虫病, 取煎液灌肠; 治阴痒,煎水洗; 外用治湿疹瘙痒。花椒果实含挥发油, 油中含牦牛儿醇等。青椒果实含爱草脑、佛手柑内酯等。小量牦牛儿醇对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 大量则抑制。稀醇液还有局部麻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宋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花椒

花椒

花椒

花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秦椒、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青椒Z.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等的成熟果皮或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种子及枝叶习称“花椒”。种子习称“椒目”。
花椒果实为蓇葖果,多单生,果皮自顶端沿腹缝线开裂延伸至背面,直径4~5mm。果实基部有小果柄及未发育的离生心皮1~2个,呈小颗粒状。外果皮表面红棕色或红紫色,极皱缩,密生疣状突起的油点。内果皮淡黄色,光滑,薄革质,基部与外层果皮分离並向内反卷。残留的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
青椒果实分果瓣1~3个並生,各个呈球状,直径3~4mm,自顶端沿腹缝线开裂,分果顶端具短小的喙状尖。
外果皮灰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有网状皱纹及散有多数暗色下陷的油点。内果皮类白色,光滑,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或均向内反卷。种子多数脱落,有时可见残留种子呈卵圆形,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辣。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安徽、江苏等省。
本品味辛,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肺、肾经。功能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主治脘腹冷痛、寒湿泻利、寒疝、蛔虫腹痛、皮肤湿疹、妇人阴痒等证。花椒辛热,善散阴冷,用于脾虚阳衰,中焦寒盛而胃腹冷痛,呕不能食者,本品配干姜、人参、饴糖等温散甘缓药同用。如《金匮要略》大建中汤。用于寒湿伤中所致之食泄、久痢,可与苍术配用,如《普济方》椒术丸; 夏伤湿冷而泄泻不止者,每与肉豆蔻为伍,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椒丸。由于本品散寒止痛作用较强,故对寒结便秘,脐腹绞痛,寒疝腹痛以及寒湿痹痛等证均可配用。本品除内服外,《孙真人方》治心腹冷痛,还用单味花椒炒热布裹,外熨痛处。本品又可入肾助火,治疗肾阳不足,尿频足弱; 如肾阴亦亏,耳聋目暗者,可与熟地黄同服,如《圣济总录》椒红丸; 如再增生地黄,即真人明目丸,又可用于肾水虚竭,肝有风热之目昏多泪。因其又能散肺中寒饮,张石顽以本品配茯苓,用治肺肾虚寒,腰痛痰喘,足冷如冰者。本品又为驱蛔要药。对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甚则吐蛔,四肢厥冷,有安蛔止痛之功。《寿域神方》单用花椒炒热,以酒淋椒,弃椒饮酒,以治冷虫心痛。临床上每与酸涩之乌梅和苦寒之黄连等药同用,以加强其驱蛔作用。如《伤寒论》乌梅丸即以此三味为主要药。现代有用花椒10克,研末与鸡蛋炒食治胆道蛔虫,或制成花椒油口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能通下大便,排出蛔虫。此外,本品尚可用于皮肤湿疹,妇女阴痒,单用或与苦参、地肤子、白矾煎水熏洗。头上白秃,花椒研末,猪油调敷。牙痛,以本品为丸置痛处咬定;或与醋同煮含漱止痛。花椒辛热有毒,阴虚火旺者忌用。煎服,2~5g。
椒目,又名川椒目。为花椒的种子,亦供药用。味苦,性寒,有小毒。功能行水,消肿,定喘。以治水肿喘满,常与防己、葶苈子、大黄研末为丸服; 如治水饮犯肺而喘不得卧者,亦可单味研末服。煎服,2~3g;研末服减半。
实验研究: 花椒果实含挥发油,内有柠檬烯、枯醇、牻牛儿醇等。另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青椒果实含挥发油,内含爱草脑约90%和香柑内酯,果皮含香柑内脂、苯甲酸、香叶木甙和生物碱。
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对家兔角膜表面麻醉的效力较的卡因稍弱; 对豚鼠浸润麻醉的效力强于普鲁卡因。所含挥发油在任氏液中能使猪蛔虫严重中毒,此可能是其所含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 荜茇   胡椒 ☛

花椒

花椒

蒙古名花珠、也日玛、呼和花珠。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成熟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备用。
本品味辛,性涩、温;有开窍,杀虫,止痒,消食之功效。用于
❶胃巴达干粘液增多,消化不良,胃胀肠鸣:与青皮、肉桂、干姜、荜拨、白古月、豆蔻等配用。
❷虫病腹痛:与荆芥、蔓荆子、可瓜子等配伍,制成八味荆芥散用。
❸牙病,舌肿,音哑:与三子、青蒿、白花龙胆花等配伍,制成六味三子汤用。
❹固齿:与象皮、文冠木膏、麝香、龙骨、熊胆、诃子等配用。

☚ 白茅根   滑石 ☛

花椒

花椒叶玛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b.et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nim.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
味辛,性温、糙。功能扩张血管,消积,杀虫,止痒,醒酒。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虫积腹痛,皮肤瘙痒,心脏病,酒醉。本品与蒺藜、冬葵果、余甘子等配伍,制成六味花椒散,主治尿闭。

☚ 槟榔   桃仁 ☛

花椒

花椒

花椒,维吾尔药物名哈桌、别名卡巴拜 含达尼。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秦岭以南各省及湖北西北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国外欧洲各国、印度等地亦有分布。
本品干燥果皮(又名:红花椒、红椒、大红袍)腹面开裂或背面亦稍开裂,呈两瓣状,形如切开之皮球,而基部相连,直径4—5 mm;表面红紫色至红棕色,粗糙,顶端有柱头残迹,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个未发育的心皮,呈颗粒状,偶有2—3个小骨突果并生于果柄尖端。外果皮表面极皱缩,可见许多呈疣状突起的油腺,油腺直径0.5—1mm;内果皮光滑,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而向内反卷。有时可见残留的黑色种子,果皮革质,具特殊的强烈香气,味麻辣而持久。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本品性二级干热,气香、味麻辣。功能生干生热,健胃补肝,增强消化,祛风固齿,燥湿固精,除臭爽口,补脑强心,利尿止带,消炎杀虫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肝胃虚弱,消化不良,牙齿松动,早泄滑精,口臭、脑虚、心虚、尿滴不清,白带过多,阴道滴虫等。
❶适量服用对治疗上述病证有作用。
❷咀嚼可爽口、固齿,治口腔疱疹、清音、安神、止泻、散风、治肝与脾病、利尿、治尿道脓疮、驱结石。
❸将4g大花椒研细粉,撒在一小碗新凝结的甜酸奶上,碗口用纱布盖好在露天放置一夜,每日晨搅拌后服用,按此法连续服用4—5天,可除尿道脓疮、治滴尿症。
❹此品1.5g配醋蜜剂服用治荨麻疹。
❺研末配畜油外涂可消炎,除各种黏液质性脓疮。
❻配芳香药物外搽可使皮肤有香味,并可健身。
内服2—4g,外用适量。本品对膀胱有害,矫正品为乳香;本品亦可引起胯部疼痛,矫正品为檀香、艾热克 古拉比 蒸露。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等量荜澄茄、肉桂或豆蔻、小豆蔻。本品可入蜜膏、散剂、糖浆、汤剂、牙粉剂、洗剂等。
实验研究:花椒果实含挥发油约0.7%(贵州),干果含2%—4%(甘肃),可高达4%—9%(广东),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橘醇(lumicalcohol)、拢牛儿醇(geraniol);此外并含植物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所含扰牛儿醇,小剂量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低浓度时作用不恒定,有时有轻度但较持久的运动亢进,大剂量则抑制肠运动。给大鼠口服后,能抑制胃肠运动(食糜的通过速度减慢),对大肠运动则影响不大。接近致死量时则有泻下作用。小量口服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大量可抑制尿排泄。给兔静脉注射可发生迅速而显著的降压作用。对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4.8g/kg,兔静脉注射则为50μg/kg。动物死亡皆由于呼吸麻痹。死后解剖,呼吸道有拢牛儿醇特有的香气,且有多量血性渗出液,肺及支气管有许多出血斑,因此死亡原因乃由于呼吸极度困难所致。拢牛儿醇对豚鼠蛔虫有驱虫作用,另据报道,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在家兔角膜之表面麻醉,效力较地卡因稍弱;在豚鼠之浸润麻醉中,效力强于普鲁卡因。

☚ 洋乳香   八角茴香 ☛

花椒hua jiao

❶Chinese prickly ash
❷seeds of such plant

花椒

prickly ash


花椒

prickly(/Chinese prickly)ash

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含挥发油,用作调料,亦供药用。《楚辞》中多处可见关于椒的记载,如《九歌·湘夫人》“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湖北江陵楚墓和河南信阳楚墓中都出土过花椒,其中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花椒的数量较多。这些花椒既可能是作调料用,也可能是作药物使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