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包身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包身工 包身工报告文学。夏衍著。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创刊号。作品从晓星刚隐的凌晨写到千百个奴隶叹息着她们悲惨命运的黑夜,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真实地报道了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工们的非人生活。其中着重描写外号叫“芦柴棒”的女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外国资本家和中国包工头剥削、榨取包身工血汗的种种狠毒手段,以及欺凌、摧残包身工的血腥罪行。最后作者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无不打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血腥蹂躏和无情榨取的侵略印记,愤激地指出:“在东洋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作品熔新闻和文艺于一炉,将细密的逻辑分析和酣畅的形象描写糅合在一起,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左联”时期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 流民图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 包身工 包身工小说、报告文学集。夏衍等著。1945年11月上海新流书店初版。除报告文学外,收东平《福罗斯基》、屈轶《一个谋杀亲夫的妇人》、以仁《妻的新生活》、罗烽《第七个坑》等短篇小说12篇。 ☚ 一坛血 炉火 ☛ 包身工 包身工夏衍著。1938年4月广州离骚出版社初版。收《包身工》等报告文学4篇,《从莫斯科到上海》等译作2篇。 ☚ 沪战秘话 出动中的新四军 ☛ 包身工 包身工夏衍作。初载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收入1938年4月广州离骚出版社出版的《包身工》一书。作品报道了上海杨树浦日商纱厂纺织工人的悲惨生活,通过她们生活片断的描写,深刻地揭露近代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与中国封建超经济剥削制度相结合,对中国工人阶级剥削的残酷性。正如作品指出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作品避免了对事件过程的枯燥叙述,而是拮取富有典型性的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描写了“包身工”芦柴棒、小福子等人的形象,同时以极其简练的笔刻划了带工老板、拿文温、“东洋婆”等剥削者及其帮凶的形象,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把头、监工和流氓地痞互相勾结,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作品材料丰富,事实确凿,“没有虚构与夸张”,(夏衍: 《回忆与感想》)描写生动,形象逼真,艺术技巧娴熟,是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已经走向成熟。 ☚ 松明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 包身工受包工头和资本家双重剥削压迫的变相奴隶。在旧中国,包工头与包身工家长签订契约,将12岁至16岁的子女出卖给包工头,包工家长获得低微的包身费。在包身期间由包工头供给粗劣的衣食和住宿,包工头占有资本家支付的全部工资;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完全听从包工头摆布;经常挨饿受冻,惨遭毒打,患病得不到医治,有的抱病身亡。例如上海裕丰纱厂一包工头毛德祥(建国后被镇压)包100多名包身工,3年死亡30余人。平时不准包身工外出,和给家写信,也不准单独与探望的父母见面交谈。有的逃走被抓回,被活活打死。建国后废除了包身工制度。 包身工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由包工头迫使他们的父母或保人接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包身工身受资本家和包身工的双重剥削,不少被迫致死。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 包身工 《包身工》baoshengong报告文学。作者夏衍。写于1936年。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现实。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大批农民涌向城市,为资本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做“包身工”,从此,她们便坠入到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人间地狱里。 ☚ 樱花赞 边城 ☛ 包身工报告文学。夏衍著。1936年发表。通过记叙外国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是现代报告文学的杰作之一。 包身工在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奴役制度。日本在华的纱厂首先采用。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国纱厂也广泛采用,有时也用于丝厂。包身工主要是由包工头从农村或灾区用诱骗的方法买来的,一般多为女童工,身价银一般是二十至三十元,包身期为三年。在包身期间,包工头占有包身工的全部工资,只供给极低劣的吃穿及住宿。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上下班由包工头押送;不准回家,不准父母亲属来厂探望,不准转厂转业; 经常强迫给包工头做各种家务,包身工被折磨致死的不少。他们的处境在旧中国工人中是最悲惨的。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以后,日本在华纱厂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被大量揭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群众革命运动高涨,纱厂老板再不敢用包身工,包身工制度逐渐趋于灭亡。 包身工indentured labour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