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的对称。消费者对自己生产的物品和自我提供的服务进行的消费。自给性消费来源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但在现代的商品交换经济中,自给性消费并没有完全消失。自给性消费可分为个人自给性消费和集体自给性消费。个人自给性消费中的物品消费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民的一部分食品来源于家庭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个人自给性消费中的服务消费在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家务劳动的非商品化和自己动手修理家庭用品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十分常见。集体自给性消费,是指集体消费的满足不是通过与外部的商品交换来实现,而是通过集体内部的自我提供来实现。 自给性消费 自给性消费消费者对自己生产的物品和自我提供的服务进行的消费。 ☚ 商品性消费 服务性消费 ☛ 自给性消费 自给性消费Self-Sufficient Consumption与相对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消费品供给方式。指直接利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满足消费需求的一种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育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给性消费一直是主要的消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只有存在产品剩余或确实需要自己无法生产的产品时,才进行产品交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才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时的生产不再仅仅是为了直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同时人们的消费品也不再依靠自己生产,而主要通过市场购买,这反过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了生产专业化和消费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上没有走出自给性消费模式。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流通渠道趋于通畅,农村居民消费的自给性倾向不断降低。但如何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培养农村居民合理、先进的消费模式,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商品性消费 ☚ 精神消费品供给 商品性消费 ☛ 自给性消费 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的对称。消费者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而是生产者自己生产自己实现的消费。或者虽不是自己生产,但也不是通过交换,而是直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如地主收取实物地租等所实现的消费。自给性消费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占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自给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小。中国广大农村,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很不充分,自给性消费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专门化,自给性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日益减少,商品性消费所占的比重会日益增大。 ☚ 商品性消费 物质生活消费 ☛ 00003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