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洞庭秋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洞庭秋月

 水无痕,秋无际。光涵赑屃,影浸玻璃。龙嘶贝阙珠,兔走蟾宫桂。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洞箫谩吹,篷窗静倚,良夜何其。

《潇湘八景》是一组描写湖南潇湘地区景物风光的重头小令。据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记,“潇湘八景”原是时人宋迪创作的八幅山水画的画题,它们是: 《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宋迪的画,在宋、元颇有盛名,这八景的题目也成为流于文人雅士中间的诗曲创作素材,其间,鲜于必仁的[中吕·普天乐]可谓独占鳌头。这里选其中的五首。
第一首《洞庭秋月》。始句破题,逐一写洞庭湖、秋天和月亮。“涵”、“浸”二字,具有想象力,描绘了洞庭湖上“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奇妙景观。
中间铺赋,纵横驰骋,将洞庭湖与秋月合为一体,富于浪漫色彩。“龙嘶贝阙珠”,写湖底之月; “兔走蟾宫桂”,写湖上之月。“龙嘶”、“兔走”把静景写活了。作者接着又做大场景的描绘: “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前一句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波涌,浩淼无垠,天地相接,水天一色;最后一句用比拟的手法,描绘月如银盘,灿烂光明,秋空朗照,无云遮蔽。
结尾抒情,出神入画。“洞箫谩吹,篷窗静倚,良夜何其”,作者想象着,在美丽的湖光月色中,泛舟一游,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里,倚窗静聆,这样的夜晚该是多么美好啊!

《洞庭秋月》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洞庭秋月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一开头,作者就把一幅秋水伊人、他乡离索的孤寂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芦花谢”点季节,亦暗示离情的凄凉愁苦。“蟾光”即月光,出自神话故事:后羿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被嫦娥窃得,骑蟾蜍入月后因以“蟾”或“蟾光”喻夫妻思别之情。“乍”字极有分量,既言明别去的突然,又暗示心灵上受的刺激。明明是离愁,作者却不从“愁”字落墨,而只撷取“芦花”、“蟾光”这些足以引起客子愁思的特有景物,加以渲染点化,给人以超然象外的逸趣。“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两句,是写客子行踪。豫章城,即今江西省南昌市,为古豫章郡治所。“故人来也”既说明客子之所往,又说明“豫章城”是客子旧游之地。旧地重游,并不陌生。
洞庭秋月

洞庭秋月

潇湘八景之一。位于岳阳市君山区君山一带。旧指洞庭湖秋夜月景。北宋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云: “君山南来,浩浩沧溟。飘风之不起,层浪之不生。夜气既清,静露斯零。素娥浴水,光荡金精。倒霓裳之清影,来广乐之天声。纤云不起,上下虚明。李白曾移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骑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洞庭湖湖面广阔,素以 “周及八百里” 著称。深秋时节,低洼的洞庭湖平原常为冷高压控制,湿度小,多晴朗天气,湖水清澈,浩无涯际。夜深之时,一轮皓月当空,轻轻浮动的涟漪闪烁着银色的光斑。湖心的月影,如皎洁的玉璧,晶莹透亮。小巧玲珑的君山倒映在湖水中,好似水晶盘中的一颗青螺,极具诗情画意。行客或泛舟湖上,或登岳阳楼、君山远眺,均有一种迷失于山水之间而乐不思蜀的放纵。存世书画代表作有南宋夏圭《洞庭秋月图》、释玉涧 《洞庭秋月》图等。

☚ 远浦归帆   渔村夕照 ☛
000140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