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性卟啉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性卟啉病

肝性卟啉病

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是指卟啉中间代谢或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的一类疾病。依其原发代谢障碍部位分为肝性卟啉病与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两类,各类又分若干亚型。
肝性卟啉病是肝脏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的卟啉代谢障碍,致卟啉及卟啉前体的产生与排泄增多,并积聚在组织中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其病变部位、生化改变与临床类型的关系(见图)。临床分为四型,其共同特征为:
❶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纯合子与杂合子均有临床症状;
❷虽有先天性酶缺陷,但一般均在青壮年期发病;
❸急性症状常由外因诱发,特别是巴比妥盐、磺胺类、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氯喹、氯霉素、灰黄霉素等药物与饮酒;
❹急性发作期尿内δ-氨基-γ-酮戊酸(简称ALA)与卟胆原(简称PBG)排泄量及肝细胞内ALA合成酶活性均增加。


肝性卟啉病的卟啉代谢障碍


ALA δ-氨基-γ-酮戊酸
PBG 卟胆原
AIP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PCT 延发性皮肤卟啉病
VP 变异性卟啉病
HCP 遗传性粪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
为肝性卟啉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女性比男性多见。发病原理是肝内尿卟啉原-Ⅰ-合成酶活性减退,致血红素合成障碍,调节ALA合成酶的操纵基因发生突变,不能控制ALA合成酶的相应mRNA转录作用,因而有继发性ALA合成酶活性增加及血和尿中ALA与PBG含量增加。此外,血红素合成障碍时,对ALA合成酶的负反馈抑制作用被解除,亦促使ALA合成酶活性增加。卟啉物质的蓄积可使胃肠平滑肌强烈痉挛、四肢伸展性强直、神经组织脱髓鞘或轴突退变等。但AIP与其他肝卟啉病亦有不同,卟啉及其前体不沉着于皮肤组织,故无光敏感性与皮肤损害。
AIP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急性发作时有特异的三联征,包括急性腹痛、神经精神症状与棕红色尿。腹痛剧烈呈绞痛性,伴呕吐或便秘,但腹壁柔软且无固定压痛点,用解痉药无效;腹痛时常四肢麻木,上行性弛缓性瘫痪、癔病样表现,血压升高与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出现延髓麻痹。尿色棕红,ALA与PBG排出量超出正常的10倍至几百倍,肝细胞内PBG与ALA合成酶活性均增加,发作几天或几周后转入间歇期。也有些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生化检查时发现异常。本病尚无病因治疗,发作时可用吗啡或氯丙嗪控制腹痛与神经症状,高糖饮食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每月300~400g),可减少ALA合成酶的产生和卟啉物质的排出,神经损害严重者可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与细胞色素C、维生素E等,近年来有人提倡用静脉注射血红素,可减少ALA与PBG的产生与缩短发作时间,尤其适用急重型病例。预防发作至为重要,平日禁用上述药物及禁酒,发作与月经有关的妇女,可用避孕药。
延发性皮肤卟啉病(PCT)
发病学上PCT分遗传性与获得性。前者为原发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降低,致尿卟啉Ⅲ、尿卟啉Ⅰ与7-羧基尿卟啉蓄积,后者常继发于慢性肝脏病。与AIP不同,尿中ALA与PBG排泄量正常,肝内ALA合成酶活性亦不增加,但卟啉与铁含量增高,致产生继发性肝铁质沉着症或肝硬化。由于尿卟啉Ⅲ等沉积于皮肤,故具光敏性皮疹。本病男性比女性多见,常40岁以后发病,主要特点为暴露部位皮肤损害。初为红斑,继而水泡、糜烂致成溃疡,遗留色素或退色疤痕;此外,肝肿大常伴有糖尿病,但无腹痛与神经精神症状。治疗可用放血疗法,排出铁质可抑制ALA合成酶生成及提高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也可用驱铁疗法 (如Desferal静脉滴注),其他治疗与AIP同。避免日光照射,局部涂擦油膏,以防护皮肤损害。
变异性卟啉病(VP)
又称混合型卟啉病,发病原理未明,尿中ALA、PBG、尿卟啉、粪卟啉与原卟啉排出均增加,同时粪中粪卟啉、原卟啉亦增加,临床表现可同时有皮肤损害及腹痛与神经症状,但亦不完全固定。治疗同AIP及PCT。
遗传性粪卟啉病(HCP)
本型少见,发病原理不明。除尿中ALA与PBG排出及肝内ALA合成酶活性增加外,特异的是尿中粪卟啉排泄量亦增加。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与VP相同。
☚ 肝豆状核变性   肝糖原累积病 ☛
000163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