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桃、李、杏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桃、李、杏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 桃果采收后果实组织中果胶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很强,这是桃果实采后在常温下很易变软、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水蜜桃采后呼吸强度迅速提高,比苹果强1~2倍,在常温条件下1~2d就变软,低温及低氧或高二氧化碳可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因此采后的果实应立即降温及进入气调状态,以保持其硬度和品质。桃对温度的反应比其他果实都敏感,采后桃在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被强烈地抑制,但易发生冷害。桃的冰点温度为-1.5℃,长期0℃下易发生冷害。冷害发生早晚及程度与温度有关,据研究表明,桃在7℃下有时会发生冷害,3~4℃冷害发生是高峰,近0℃反而小。冷害的桃果实细胞壁加厚、果实糠化、风味淡、果肉硬化,果肉或维管束褐变,桃核开裂,有的品种发苦或产生异味,但不同的品种其冷害症状不同(如表7-8)。 李、杏等核果类果实采后生理特性与桃相似。 表7-8 几种桃的冷害症状 桃果实对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时就会发生二氧化碳伤害。二氧化碳伤害的症状为果皮褐斑、溃烂、果肉及维管束褐变,果实汁液少、果实生硬,风味异常,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气体指标。桃果实表面布满绒毛,绒毛大部分与表皮气孔或皮孔相通,这使桃的蒸发表面增加了十几倍至上百倍。因而桃采后在裸露条件下失水十分迅速。一般在相对湿度为70%,20℃条件下,裸放7~10d,失水量超过50%,失水后的果实皱缩,软化,重者失去商品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