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雨滴》前奏曲
波兰作曲家肖邦的前奏曲,属于19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体裁形式之一。他的《前奏曲集》共包括24首乐曲,同时继承了巴赫前奏曲的传统,以24种不同的调性写成,且每一首都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结构独立,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肖邦的b小调《雨滴》前奏曲是其中的一首,是作品28之6。根据乔治·桑的回忆: 肖邦坐在钢琴旁,暴风雨刚刚停息,屋檐下的雨滴不停地滴下来,发出淅沥淅沥的声响。肖邦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之中,一面在钢琴上不断地按着一个B音,单调的琴音与雨滴声形成谐和 一致的音响,肖邦随之奏出一个好似由大提琴演奏的悲歌式的旋律,而不断重复的B音则成了旋律独特的伴奏声部,如潮潮乐思自然地涌现出来,一首新的钢琴曲问世,就是这首《b小调前奏曲》。它如同肖邦的 一页日记,让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忧伤、挣扎、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