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任务
指通过美育在受教育者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上所应达到的预期要求或规格。是根据教育目的、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的。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❶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审美基础知识包括现实美和一定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是审美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所必需的。它能使人通过对美的理解,更正确、深刻、全面地感受美、欣赏美,并进一步表达美,创造美。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可正确区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低级、文明与野蛮,有助于审美观点的形成。审美观点是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而形成的概念形态,它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明确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方向,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正确地看待和接受社会生活、大自然和文学艺术中的美。
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审美感受力是指通过感官,对艺术和现实中美的事物形象能敏锐地作出反应,产生美感的能力。审美鉴赏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和评价的能力,表现为不仅能识别美丑,而且能理解美的事物,鉴别美的种类和程度。审美创造力包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前者表现为在生活和行为中美的表达能力,如美好环境的布置、良好的言行表现等。后者则表现为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方面的创造才能。
❸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美育通过审美活动,要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朝气蓬勃,助人为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做到说话谦虚和气,服装整洁美观,行为举止端庄大方,从而使内在心灵美和外在行为美统一起来,使高尚的精神风貌与良好的文明行为和谐一致。上述各项任务是相对独立的,都要反复培养训练,予以完成;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比如,掌握审美知识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追求美的事物,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审美能力也是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审美感受力的发展是审美鉴赏力发展的基础;而审美鉴赏力的发展又能促使其更自觉、更深刻地去感受美。如果说感受美、鉴赏美是认识世界的话,那么审美创造才能的培养则是为了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
包括3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授予学生从事艺术活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发展其艺术创作能力;3.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