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式美术Luomashi meishu
指在西欧中世纪的美术和建筑中所看到的最初风格。其形成阶段很复杂。由于早期罗马式的遗迹屡遭破坏和变更,考证其起始时的情形十分困难。一般认为它作为成熟的样式出现在11世纪中叶,一直盛行到12世纪末,后为哥特式所替代。罗马式这个名称,是从19世纪初在法国考古学家中开始使用的,主要是指建筑,含有“与罗马建筑相似”的意思。
罗马式建筑,一般以厚重的石造墙壁和幽暗的内部空间为特征。由于用石头屋顶代替过去的木顶,因而在结构上广泛运用半圆形的拱,并创造出用复杂的骨架支撑穹窿的技术。教堂的平面设计以古代的巴西利卡式为基础,在西面正门的两侧配置双塔和钟楼,圣殿在东端,以东西向为轴线,突出了从中殿向南北的袖廊,整座教堂呈拉丁十字形。这样的设计是为满足众多的朝圣者巡回参观和进行繁琐的宗教仪式的需要,因为当年从各地像潮水般徒步前往耶路撒冷巡礼的朝圣者们,为沿途教堂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罗马式时代的大教堂,在法国有图卢兹的圣塞南教堂和在通向西班牙圣地亚哥的沿路所建的许多教堂。在英国的杜勒姆,到圣卡斯巴特墓的街道上,也留下了许多厚重的罗马式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比萨大教堂(见彩色图版)。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钟楼和洗礼堂是与教堂分开的。
罗马式教堂还广泛使用雕塑装饰。通常在教堂正立面所谓拱角板处,安置一块最大的半圆形浮雕。罗马式雕刻多取材于圣经中的各种人物,笼罩着一种粗野凶煞的紧张气氛,并服从于建筑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