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纪jì❶纲纪。《说文》:“纪,别丝也。”段玉裁注:“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又引申之为凡经理之称。”别,分别,柝缕。《小雅·江汉》六章:“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毛《传》:“滔滔,大水貌。其神足以纲纪一方。”郑《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之众川,使不得雍滞。”朱熹《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大雅·假乐》四章: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毛《传》: “朋友,群臣也。”郑《笺》:“成王能为天下之纲纪,谓立法度以理治之也。其燕饮常与群臣,非徒乐族人而已。” ❷山脚,山基。《秦风·终南》二章:“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毛《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郑《笺》:“毕也堂也,高大之山所宜有也。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 《尔雅·释丘》:“毕,堂墙。”李巡曰:“堂,墙名。崖似堂墙曰毕。”郭注:“今终南山道名毕,其边若堂之墙。”王先谦《集疏》:“以终南山见有此堂,知是毕道之侧,其崖如堂也。”一说,纪,通“杞”; 堂,通 “棠”。马瑞辰 《通释》:“纪,当读为‘杞梓’之杞。堂,当读为甘棠之棠。纪、堂,皆假借字。” ☚ 约 玖 ☛ 纪读音j·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里切,上,止韵。 ❶纪念。 ❷纪律;法度;准则。 ❸丝缕的头绪。 ❹治理;综理。 ❺古代纪年的单位。 ❻要领;纲领;纲纪。 ❼记载,通“记”。 上一条: 記 下一条: 紀
纪读音j·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里切,上,止韵。 ❶姓,春秋纪候之后,汉有纪信。 上一条: 己 下一条: 紀 纪〔ji〕 纪律 【ji liu〕 jib lil. 纪念 〔ji nian〕jib nianb. 纪念品 〔ji nian pin〕 giab mes. 纪紀ㄐㄧˋ;ㄐㄧˇjì; jǐ二2368①动系。冀鲁官话。山东淄博。《聊斋俚曲集・慈悲曲》第一段:「孩子雏,一身营生做不熟,新学着~带子,才学着穿衣服,两顿打的会穿裤。」②名丝头。古方言。《方言》第十:「纪,绪也。南楚或曰绪。」   纪ji❶法度,准则。《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也。” ❷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汉书·高帝纪》。 纪紀jǐ姓。 【注意】做姓氏时不读jì。 另见367页jì。
纪紀jì❶法度;纪律 △ 纲~|军~。 ❷记年代的单位,我国古代以12年为1纪,现代以100年为1世纪。 ❸记载 △ ~念|~实|~传。 另见365页jǐ。 纪❶记载:~年︱~元︱~要︱~行(xing)。 ❷纪年的单位。古时以12年为一纪;公历以100年为一世纪:四~︱世~︱中世~。 ❸地质学中划分时代的单位,第一级为代,第二级为纪:寒武~︱侏(zhu)罗~。 ❹纪律:~纲︱法~︱风~︱党~︱军~︱纲~︱违法乱~。 ❺整理;综理:经~。 ❻年岁:年~。 ○~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念日︱~念碑。 纪jǐ姓。 另见229页jì。
纪jì❶ 纪律:校纪│党纪│遵纪守法。 ❷ 古代一纪指十二年,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跨世纪。 ❸ 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实”、“纪事”、“纪元”、“纪传”等词语中,其他地方均用“记”。 ❹ 地质学名词,次于“代”一级的地质年单位:侏罗纪│白垩纪。 另见228页jǐ。 纪jì端绪;秩序;准则。《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胡文英《屈骚指掌》:“无纪,乱而不整也。”闻一多解诂:“《月令》:‘毋失经纪。’经纪犹法度条理也。” 纪ji纪纲1 纪检 纪录2 纪律 纪年 纪念 纪实 纪事 纪行 纪要 纪元 本纪 党纪 法纪 风纪 纲纪 军纪 年纪 乱纪 世纪违纪 政纪 遵纪 纪录片 纪念碑 纪念币 纪念册 纪念馆 纪念品 纪念日 纪念塔 纪念章 纪传体 新纪元 跨世纪 上年纪 新世纪 中世纪 纪律严明 纪实文学 军纪严明 遵纪守法 会谈纪要会议纪要 延安纪行 座谈纪要 遵守纪律 违法乱纪 纪事本末体 纪(一)jì (二)jǐ【辨形】 右是己,不是巳、已。6画。形声。 【辨义】 纪(一)jì ❶ 记载:纪录|纪年|纪念|纪事|纪行|纪要|纪录片|纪念碑|纪念币|纪念册|纪念馆|纪念品|纪念日|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章|纪传体|本纪。 ❷法度:纪纲|纪检|纪律|纪委|党纪|法纪|风纪|纲纪|军纪|违纪|校纪|政纪|风纪扣|遵纪守法|违法乱纪。 ❸ 纪年的单位,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公历以一百年为一世纪。也泛指较长的时期:纪元|年纪|世纪|新纪元|中世纪|二十一世纪。 ❹地质年代的分期:寒武纪|新生纪|侏罗纪。 〔经纪〕 ❶经营。 ❷ 经纪人。 (二)jǐ 姓。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纪(一)jì构成并列式、支配式、偏正式合成词,作动词、名词,并作名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jǐ单用,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 纪(一)jì表示动作行为、事物和年代等的名称;(二)jǐ用于姓氏。 三、使用频度不同:纪(一)jì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jǐ单义项,只用作姓。 纪(同)记 纪jì纪jì❶ 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西人以耶稣纪年自一千八百年至九百谓之十九世纪。”1900年《清议报》四十三册《论日本今日之地位》:“中世纪之欧洲,乃列国之争夺。” ❷ 地质年代分期中的第二级。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地》:“新生代分为二纪: 首曰第三纪,次曰第四纪。”1906年顾琅等《中国矿产志·本言》:“白垩纪(Gretaceous Period),系(System)。”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原料部 > 絲縷 > 紀 紀 jì 絲縷的頭緒。《説文·糸部》:“紀,絲别也。”王筠句讀:“紀者,端結之謂也。”《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網。”《淮南子·泰族訓》:“繭之性爲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纪纪jì〖名词〗 一、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1)。《齐国佐不辱命》: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齐侯派宾媚人把纪国的甗、玉磬和土地送给晋国。 二、法度准则,规律(2)。《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春秋》这部书上能阐明三王治世的规律,下能辨别人事的法度准则。《报任安书》: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了它的成功失败、兴旺衰颓的规律。
纪jì〖动词〗 用同“记”。记录,记载(5)。《臧僖伯谏观鱼》:文物以纪之。——用不同的文饰、色彩来记录它。《进学解》: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对于记载事件的史传一定要作出提要,对于说理的文章一定要探索它的深奥的道理。《梓人传》: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那许许多多的官吏的辛勤功劳却不能够记载在史书上。 纪jì❶ 丝缕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网罟之有纲。”《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 ❷ 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四方。”《国语·周语上》:“~农协功。” ❸ 准则,法度。《晏子春秋·谏下十二》:“夫礼者民之~,~乱则民失。”司马迁《报任安书》:“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 ❹ 记载,记录。《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之,声、明以发之。”韩愈《祭柳子厚文》:“富贵无能,磨灭谁~?” ❺ 一种历史文体,专记帝王事迹和有关大事。如《史记》有十二本纪,《汉书》有十纪。《文心雕龙·史传》:“~传为式,编年缀事。” ❻ 记年单位。十二年为一纪或一代为一纪。《尚书·毕命》:“既历三~。”韩愈《寄卢仝》:“先生结发增俗徒,闭门不出动一~。” 纪 纪“纪纲”之略语。仆人。林则徐《与怡良》:“滋圃原函附缴,藉~代谢。”储礼堂《与吴湖帆》:“属题《侯获碑》写竟,请饬~来取。” ☚ 贵价 纪纲 ☛ 纪*紀BCCD (一)jì❶纪律,应遵守的规章:军~/风~/党~国法/违法乱~。 ❷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要”等。 ❸我国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中世~。 ❹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各纪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寒武~/侏罗~。 ❺旧史体裁之一,记述帝王生平事迹:项羽本~。 ❻〈文〉丝缕的头绪。 ❼要领;纲领:纲~。 ❽治理;经营:经~/~理。 (二)jǐ姓。 法度 法度度(度轨;度揆;玉度) 程(程度) 纪(纪律;法纪) 矩(蹈~)纲(纲纪;纲目;纲理;纲纽;纲维;纲宪;纲网;纪纲;维纲;大~小纪) 符 维 规(规矩;规矱;规绳;规彠) 范 宪(宪度;宪纲;轨宪) 矱(规矱) 卞 索检(检式;检则) 绳 程(程度)制(制则) 尺(尺度) 则(则度;法则) 彠(彠矩) 辟 法式 法轨 巨获 捡括 捡押 法度,标准:准矱 法度,制度:法器 法律制度体系:法制 宪制 文宪 前人的法度:前度 前图 体制法度:体式 道理,法度:轨节 纲纪法度:纲纽 纲理 准则法度:尺度 柯则 规则法度:规度 规轴 规矩法度:矩矱 规简 矩绳 绳墨 检括 检柙 检押 检格 规检 律度 矩度 风纪法度:风宪 风规 礼仪法度:仪法 仪度 礼典 礼则 礼法 礼防 礼节法度:节法 礼乐法度:文章 教化法度:风轨 政治法度:总纲 常典,法度:典彝 法度以外:度外 简要而有法度:典要 合乎绳墨:应绳 不合法度:不法 越出常轨,不合法度:不轨 无法度:失度 靡腜 靡膴 变更法度:革典 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遗规 前代与后代的规矩法度完全一样:重规叠矩 重规累矩 重规袭矩 重规沓矩 (法律制度:法度)
另见:制订 法律 准则 规律 制度 实施 执行 遵守 ☚ 法度 各种法度 ☛
时代 时代年(年代;年月;年岁;年世;年头儿) 世(近~) 造(末~) 代(古~) 时(时世;时年;时劫)日 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或时期:纪(世~;中世~) 距现在较近的时代:近代 近世 晚世逐世 暮世 比世 顷世 挽世 挽代 晚代 顷代 晚近 近俗 晚近,离现在最近的时代:挽近 现在这个时代:今(今世;现今;当今) 当世 当代 现代 现世 本朝 同一个时代:畴代 过去那个时代:当代 太平时代:清世 天下太平、人心安定的时代:鸿均之世 政治清明的时代:贞期 昭世 明世 明时 明代 昭代 政治开明的时代:不讳之朝 称王称霸者迭兴的时代:霸代日 衰微的时代:末季 衰乱的时代:衰世 弊世 叔代 叔世叔末 季叔 摽季 末世,衰微之世:陵季 季末 动荡的时代:惊代 骄奢的时代:骄代 昏昧的时代:暗世 昏暗无道之世:暗世 黑暗的时代:昏黄 黑暗腐败的时代:昏世 残暴的时代:虐世 一个时代的最后阶段:晚期 (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划分的某个时期:时代)
另见:时期 朝代 ☚ 年代 时世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记录1 记录1记(注记;署记) 纪 录(录记;著录) 载 用笔记录:笔录 铅摘 鈆摘 用簿册记录:簿记 记识 用曲谱记录:谱次 照人口授记录:笔授 按事物系统、次序记录:谱次 有听到的就记录:有闻必录 事后补充记录:追记 补记 补录 补记缺漏:拾遗 追记补写:追录 论说记录:论撰 论撰 采集记录:采录 采甄 撮录 广泛收集记录:兼收并录 整理记录:记疏 查考记录:案纪 稽考记录:考述 亲手记录:手记 表彰记录:旌录 暗中记录:默籍 如实记录:直笔 详细记录:备录 记录清楚:记清 记录并禀报:记谘 记录并上奏:记奏 (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记录)
另见:记述 记载 事情 所说的话 ☚ 记录1 记录内容 ☛
法则 法则纪 律(律条;规律) 柯 典 玉科 象则 式则 仪则 法程 程法 规则 刚则 宪则 宪极 道方 节度 某些专门的法则:门法 作文章的法则:辞条 填词的法则:词法 训释的法则:训法 律吕的法则:律法 议事法则:议则 论说推理的法则:论法 评定谥号的法则:谥法 王者教导民众的法则:训典 社会的法则:群法 国家的法则:邦训 古代留下的法则:故训 古训 祖宗的法则:祖则 标准,法则:权度 制度,法则:制象 规矩法则:矩则 矩矱 典章法则:典则 一般的法则、规律:律令 法律,律令:宪律 典章律令:典律 规章律令:规律 风教律令:风律 一定的法则:彝制 为便于记忆,用以表达某些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并得到公认的一种法则:定则 有可供依据的法则或规矩:有典有则 经常不变的法则:典要 固定不变的法规法则:一定之法 不可更改的法则:铁则 不可改变的法则:不变之法 永远不变的法则:不易之典 永远作为后世的楷模或法则:永为后式 优良的法则:英规 英轨 长远的法则:长规 深妙的法则:鸿法 (法规:法则) ☚ 规则 规矩 ☛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年代 年代岁祀 岁纪 年头 纪年的起算年代:纪元 起元 地质年代的分期: 分期的第一级:代(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 分期的第二级:纪(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迭~) 分期的第三级:世(早泥盆~) 历史年代的分段:叶(清朝末~;十世纪中~) 初期:初叶 中期:中叶 末期:季 后期 过去的年代:曩代 前代 曩叶 锦绣美好的年代:黼蔀 黻纪 昌盛的年代:昌历 许多年代:世代 长久的年代:遐世 久远的年代:遥纪 远纪 远世 悠久的年代:千古 无限长的年代:亿万斯年 亿万斯龄 亿万维年 亿兆斯年 难以生存、危机四伏的年代:艰难时世 经历年代的长短:年份 (时代或时间:年代)
另见:朝代 ☚ 年代 时代 ☛
仆人 仆人仆(仆役;仆竖;仆厮;仆厕;仆使) 佣(佣人) 役(隶役) 使(使人;使者;走使) 纪 用人下人 伻头 家人 隶人 当差 古时对地位低下的人的鄙称:小人 小的奴才 旧称他人之仆:尊介 尊纪 对仆人的贬称:顽仆 顽奴 旧时小说戏曲中对仆人的敬称:院公 旧时北京供役于各会馆的仆人:长班 年老的男佣人:老仆 老奴 伺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书童 书僮 馆僮 斋僮 在主人家从事贱役者的通称:僮客 身材高大的奴仆:大奴 管理家务的仆人:掌家 为权贵豪门监管家务的奴仆头子:监奴 为官僚、富室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而地位较高的仆人:管家 主管 总管,管家:都管 常用来指官僚、地主等家里的管家一类的人:看家狗 跟随在身边的仆人:仆从 伴当 傔力 傔仆 使下 使者 旧时官员的仆从:随丁 旧时京官的随身仆从:长班 马夫、炊事等仆从人员:扈养 受过阉割的仆人:火者 (受雇在家供役使的人:仆人) ☚ 仆役 奴仆 ☛
准则 准则则(轨则;法则;轨则) 训(不足为~) 揆(道揆;其~一也) 准(准的;准格;准程;准绳;规准;彝准) 纪(纪统) 艺(艺极) 绳(绳直;绳准) 轨物 科指 稽式訾程 臬极 臬樴 圭臬 尺度 律条 程式 基桢 仪表 标的 标指 衡石 准则,典范:金圭玉臬 标准,准则:准式 的准 规范准则:范准 法令准则:宪艺 法度准则:矩臬 朝廷的准则、礼法:灵规 一般准则:凡典 一定的准则:定据 普遍的准则:概则 经常的制度、准则:彝则 共同的准则:通准 规定的准则:限式 已确定的准则:成准 公认的准则:达道 符合正道的准则:贞则 合乎中正的准则:设极 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典要 明确的准则、规矩:明准 明确的道义准则:显道 重要的准则:要则 高的准则:隆正 隆政 崇高的规范、准则:高矩 最高的准则:极则 合乎准则:贴谱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为圭臬奉为圭璧 奉为正鹄 道家指遵守其道作为行动准则:抱一为式 (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准则)
另见:制订 规则 行动 遵循 依照 遵守 ☚ 准则 行为准则 ☛
记载1 记载1记 纪(载纪) 载录 载列 述载 记载姓名:记名 记载德政:载德 记载功勋:勒勋 策勋 策功 记载怪异的事:志怪 志异 分类记载典章制度:类事 缀集记载:缀识 编撰记载:纂录 纂集记载:纂记 编集记载:撰录 按顺序排列或记载:鼠尾 逐一记载:开载 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标青史 名垂青史 垂名青史 垂名史册 垂名竹帛 名书竹帛 建立战功,名垂青史:勒铭燕然 燕然勒功 燕然勒铭 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名列云台 评论记载:评识 叙写记载:谱注 记载清楚:注明 载明 详细注明:详注 详尽载明:该载 事迹显著,值得用文字记载:班班可纪 事迹非常显著,值得用文字记载:赫赫可纪 特别地、浓墨重彩地加以记载或宣传:大书特书 多方收集,完备记载:兼收备载 写文章或记载历史不隐讳,不夸大,真实地反映:秉笔直书 敢于秉笔直书,如实记载:董狐直笔 直笔董狐 董狐之笔 错误地记载:诖注 谬牍 (把事情写下来:记载)
另见:记录 事情 ☚ 记功 排列 ☛ 纪紀jì居里切,上止。 ❶丝缕的头绪。《墨子·尚同》:“丝缕之有~,罔罟之有纲。” ❷法度,准则。《吕氏春秋·孟春》:“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 ❸史书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宗经》:“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传铭檄则春秋为根。” ❹治理,管理。《国语·周语》:“~农,协功。” ❺通“记”。记载。韩愈《进学解》:“~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❻计时单位,十二年为一纪。李商隐《马嵬》:“如何四~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纪(一) ji ❶纪律。如:军纪,遵纪守法。 ❷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军、纪元、纪传”。如:纪事,纪要。 ❸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一百年为一世纪。 ❹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如:寒武纪;侏罗纪。(二) Ji 姓。 纪(紀)jǐ (姓氏) a surname: ~ 信 Ji xin 另见 see also jì。
纪(紀)jìⅠ ❶ (纪律) discipline: 军 ~ military discipline; 违法乱 ~ break the law and violate discipline; 遵 ~ 守法 abide by the law and discipline ❷ (古时以12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 age;epoch: 世 ~ century; 中世 ~ the Middle Ages ❸ {地质}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 period: 震旦 ~ the Sinian Period Ⅱ (记录下来) put down in writing;record: ~ 事 chronicle 另见 see also jǐ。 ◆纪纲 [书] legal institutions;legal and political order,discipline;rules of conduct; 纪律 discipline; 纪律处分 disciplinary sanction;disciplinary award;disciplinary treatment; 纪律严明 be highly disciplined;strict in discipline;The discipline is stern and clear.; 纪年 a way of numbering the years;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annals; 纪念 commemorate;mark;souvenir;keepsake;memento;commemorative; 纪念册 autograph book;autograph album;commemorative album; 纪念馆 memorial hall;museum in memory of; 纪念堂 memorial hall;commemoration hall;mausoleum; 纪实 record of actual events;on-the-spot report; 纪事 record event; 纪事本末体 {史} history presented in separate accounts of important events; 纪委(纪检委,经律检查委员会) commission for inspecting discipline; 纪行 travel notes;notes on a trip; 纪要 summary of minutes;summary; 纪元 the beginning of an era;epoch;era; 纪传体 {史} history presented in a series of biographies 纪楚方言。参看“末”。 纪jì❶ 纪纲人伦
❹ 败法乱纪|飞罡蹑纪|目无法纪|违法乱纪 纪紀(6画) ❶jǐ ❷jì
  【提示】己,不要错写成已或巳。已,只能单用,不作为部件构成其他合体字。 *纪(紀)jǐ6画 糸部 姓。 另见jì(175页)。
*纪(紀)jì6画 糸部 (1) 法度,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 ~律|法~|违~|军~。 (2) 记年的单位。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或以一代为一纪。后指更长的时间: 世~|中世~。 (3) 地质学中的地质年代单位,根据生物出现和进化的顺序划分: 寒武~|侏罗~。 (4) 通“记”,记载。习惯上用于纪念、纪事、纪要、纪元、纪年等。 另见jǐ(174页)。 纪紀jì纪本作己,“己”字本象绳索,后来因其不明显,又加纟(糹)旁。纪字现一般读去声,本义为丝缕的头绪。引申为要领,纲领。又引申为法度。如:军纪|违法乱纪。古时又把十二年叫一纪。现代词有世纪(一世纪是100年)。又引申为记载。如:纪事|纪念|纪元。又西周时国名“己”,后也写作“纪”,此“纪”字今读上声jǐ(与“己”今音一致)。 纪紀★繁◎常★常
紀,形声,从糸,己声,本义读jì,丝缕的头绪,引申为法度、纪律等,假借为记载(与“记”同);又读jǐ,假借为姓。《简化字表》类推简作“纪”。 【辨析】 ❶纪/记 这两个字都用于记载义,但有微别:a.表示记述事物的文字、上呈的文书用“记”,如“日记、杂记、游记、大事记、《史记》、奏记”;表示纪传体史书的篇章内容用“纪”,如“《史记·秦始皇本纪》”。b.表示记载、记述,有的用“记”,如“记忆、记载、记述、记事、记功、记过、记账、记号、记者”;有的用“纪”,如“纪言、纪行、纪实、纪录片”。“纪录、纪念、纪要”也作“记录、记念、记要”。c.有关时间、规章制度的用“纪”,不用“记”,如“纪年、纪元、世纪、纪律、法纪、风纪、党纪、军纪、纲纪”。 ❷“纪念”也作“记念”,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纪 紀; 篆 隶jì【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糸,己声。 【释义】《说文》:“别丝也。”本义是编结、系联、约束丝缕的绳。由此引申为散丝的头绪,如[丝缕有纪];引申指纲领、规律、纪律,如[违法乱纪];用作动词,指经营。古又用为纪年的单位,进而引申指时代、年岁,如[世纪]、[年纪]。[纪念]令人回忆的东西,用以表示纪念的事物。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The part糸(sī,silk)is as an ideogram and己(jì)as a phonetic sign. 【original meaning】The string for knitting and tying silk. 纪见〖计〗 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