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角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角莲

药名。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鬼臼、一把伞、八角金盘、独叶一枝花。为小檗科植物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或八角莲D.versipellis (Hance)M.Cheng等的根茎。前者分布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后者分布长江流域各地。苦、辛,凉,有毒。解毒,散瘀,消肿。
❶瘿瘤,瘰疬,煎汤5~10g。
❷治毒蛇咬伤,肿毒疔疮,跌打损伤,捣汁酒冲服或煎服,渣敷患处(蛇伤敷伤口周围)。
❸治淋巴结炎,腮腺炎,带状疱疹,烧酒或醋磨涂患处。孕妇忌服。六角莲和八角莲均含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山柰酚。六角莲还含鬼臼毒酮、紫云英苷、金丝桃苷、槲皮素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六角莲成分可兴奋动物心脏和子宫。全草中所含树脂,能引起动物吐、泻、死亡。鬼臼毒素为细胞毒,有抗癌作用,但因毒性太大,仅作外用。

八角莲common dysosma

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又称独脚莲、八角金盘。小檗科,八角莲属。多年生草本。生于阔叶林或竹林内。分布长江流域各省。根状茎粗壮,结节状,棕褐色。茎生叶1~2枚,盾状圆形,4~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圆形,先端锐尖,边缘有针刺状细齿;叶柄长10~25 cm。花两性,紫红色,簇生于叶柄顶端近叶基部位,下垂;萼片、花瓣、雄蕊均6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根状茎药用,化痰散结,解毒祛瘀,治毒蛇咬伤等。

八角莲bājiǎolián

中药名。见《福建民间草药》。别名独脚莲、一把伞。为小檗科植物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或八角莲D.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等的根茎。六角莲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 八角莲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苦、辛, 温, 有毒。解毒, 散瘀, 消肿。治毒蛇咬伤、肿毒疔疮、跌打损伤, 捣汁或煎服, 渣敷患处; 蛇伤敷伤口周围。治淋巴结炎、腮腺炎, 烧酒磨涂。煎服: 3 ~ 9 克。孕妇忌服。本品含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和山柰酚等黄酮类成分。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鬼臼毒素有抗癌作用, 但因毒性太大,近年有多例因服本品而致急性、烈性中毒者, 内服要慎用。

八角莲

八角莲

八角莲,又名金魁莲、独脚莲、一把伞、独叶一枝花、山荷叶。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原作八角连。为小檗科植物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 及八角莲D.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的根茎。产于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省。
本品味苦、微辛,性凉。有毒。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毒、急性淋巴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单双喉蛾、跌打损伤等证。《本草纲目拾遗》谓本品能“治一切毒蛇伤”。临床用于毒蛇咬伤常外敷内服兼施,以增强疗效。内服多配伍其它蛇药同用,亦可单味水煎服,或研末白酒送服,鲜品则捣汁冲酒服; 外治可用醋或酒磨成糊状敷伤口周围。煎服及外敷治疗痈疖初起、无名肿毒、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带状疱疹等亦效。用治咽喉肿痛、单双喉蛾可磨汁含咽。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亦可内服外敷,并酌加白酒用之,有活血散瘀止痛之效。煎服,3~9g。孕妇忌用。实验研究: 六角莲根茎和根含树脂2~4%,从中分离得到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黄芪甙、金丝桃甙、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八角莲根及根茎含树脂约4%,从中分离得到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及山柰酚类物质。
鬼臼毒素为“细胞毒”,有抗癌作用,但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毒性太大,故临床不用。根提取物能兴奋离体蛙心,轻度收缩血管,抑制肠管。全草中所含树脂,能引起动物吐、泻、死亡。

☚ 山梗菜   东风菜 ☛
000020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