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米勒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米勒兰1859—1943Etienne Alexandre Millerand法国社会党右翼首领之一。法国总统(1920—1924)。生于巴黎。曾学习法律。因屡次担任罢工工人诉讼案件的辩护人而闻名。1885年起为国会议员。九十年代加入法国社会党。1899年加入资产阶级政府,任工商部长,引起法国社会党第二国际左派的坚决反对,列宁斥之为“实践的伯恩斯坦主义”,史称“米勒兰事件”。在职期间,为资产阶级效劳,破坏工人运动。1900年下令枪杀夏龙城和马提尼克岛的罢工工人。1904年被社会党开除。不久和白里安、维维安尼合伙建立独立社会党。后历任法国政府的公共工程部长、国防部长、总理和总统。执政期间,推行法国帝国主义的反共反民主政策,镇压工人运动,支持波兰地主对苏维埃俄国的军事进攻。死于凡尔赛。 米勒兰 米勒兰1859-1943Milelan,Alexandre Millerand法国政治家,右翼社会党人。生于世代豪富之家,在他父亲一代家道中衰。曾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1885年当选为议员,政治上属于激进派。90年代开始参加社会主义运动,由于为被捕的工人领袖和矿工罢工辩护而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赢得声誉。1893年联合独立社会主义者竞选,并在议会中组织独立社会主义议员小组,成为独立社会主义者的领导人。主张通过普选权和大工业国有化途径达到社会主义。1899年,新任内阁总理瓦尔德克-卢梭,延揽米勒兰入阁担任工商部长。入阁事件导致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重大分歧,第二国际也因此分化为左、中、右三派。1904年以后同社会党脱离关系。1907年白里安组阁,米勒兰再度入阁,维维尼安也出任部长,此三人都是前社会党党员,因此被称为“三叛徒内阁”。1910年严厉镇压铁路工人罢工,彻底背叛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初期两度出任军事部长,积极准备和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战后与资产阶级政治家彭加勒组成“国民联盟”,在1919年的议会选举中获胜,米勒兰出任总理和外交部长。1920年当选为总统。任期内对内加强总统权力,对外谋取欧洲霸权,“小协约国”集团即在其任内组成。1924年选举中国民联盟被左翼联盟击败,米勒兰任期未满便辞去总统职务。此后几度出任参议员。 ☚ 饶勒斯 俄国近代史 ☛ 米勒兰1859—1943Etienne Alexandre Millerand法国右翼社会党人、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米勒兰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90年代加入社会党。1899年以社会党人身份在资产阶级内阁中任商业部长,鼓吹阶级合作,通过普选制和全民投票来夺取国家政权。1904年被社会党开除。后来他又在资产阶级政府中担任过公共工程部长、国防部长、总理和总统等职,并参与了资产阶级对内镇压工人罢工,对外扩张的勾当。列宁称其主张为“实践的伯恩施坦主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