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四次反“围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六十三万兵力,在武汉成立“剿匪”总部,自任总司令,部署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是在1933年初,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1月底,敌主力中路军十二个师十六万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分三路纵队进犯。红一方面军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术,并将敌第二、第三纵队引向黎川方向,主力移至广昌以西待机歼敌。2月27日敌第一纵队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进至黄陂,红军突然发起猛攻,经两天激战,歼敌大部,俘敌师长李明、陈时骥。3月21日,红军又向草台冈敌第十一师发起突然攻击,激战一天,歼敌大部。旋又歼东陂敌第九师一部。此役,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基本上打破了第四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Disici fanweijiao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 “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经过长时间准备,于1933年2月,纠集50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 “围剿”。其中中路军十二个师, 由陈诚率领,采取 “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分三个纵队,由乐安、南城、金溪等地向广昌进攻。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 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 以一部兵力将敌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引向黎川方向,主力则转至敌之右翼,集中于广昌以西的东韶、洛口、吴村等地隐蔽待机。2月26日, 敌第一纵队的三个师分由乐安、宜黄向广昌逼进。红军先以地方武装不断袭扰和迷惑敌军,当敌第五十二、第五十九两个师进至黄陂、大龙坪地区时,红军于27日拂晓突发猛攻,经两天激战,将敌全部歼灭。国民党军遭此打击,改取“中间突破”方针,于3月15日以六个师分成两个梯队由宜黄地区出发,经东陂、甘竹直扑广昌,寻求红军主力作战。红军放过敌军先头四个师,于21日晨向进至草龙岗、东陂地区的敌军殿后的两个师发起攻击。激战一日,歼敌第十一师大部和第九师一部,余敌仓惶撤退。在陈诚的中路军向根据地中心区域进攻期间,敌左、右两路军仅在各驻区进行了所谓的“清剿”就草草收场。至1933年3月底,红军基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红军歼敌2万余人,缴枪1万5千余支。

☚ 塘沽协定   第五次反“围剿” ☛
第四次反“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Disici fan weijiao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南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的战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分左、中、右3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抵制了中央一再要求强攻南丰、南城的错误命令,适时地将主力转移到黄陂、东陂一带。灵活运用前几次反“围剿”中的经验,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于3月底在黄陂、草台岗战役中先后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人,缴枪万余支,俘敌师长2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红军迅速扩大到8万多人。

☚ 南京珍珠桥惨案   中央军 ☛

第四次反“围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革命战争。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45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至3月,红军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术,歼敌3个师,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