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裕忤旨案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太子承乾废为庶人,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因太子新立,黄门侍郎刘洎上书,认为应使太子尊贤重道。太宗认为有道理,便命刘洎与岑文本、马周轮流往东宫,与太子讲经论道。一日,苑西监穆裕因事忤旨,太宗怒,命于朝堂将他斩首。太子李治当即犯颜直谏。太宗怒气渐消,命赦免穆裕。事后,司徒长孙无忌对太宗说:“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而言。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颜之谏,诚古今未有。”太宗说:“人们长久相处,自然会受影响。自朕即位以来,虚心纳谏。先有魏征朝夕进谏,自他亡故后,又有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悦谏者,因而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