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藓sphagnumSphagnum palustre L.,苔藓植物门,泥炭藓科,泥炭藓属。广布世界各地,北温带分布较广。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高寒山地。喜长于偏酸性的湿原、沼泽地区或森林洼地。植物体直立,丛生成垫状,淡绿色,干燥时灰白或黄色。无假根,茎端分枝短而密集成头状,侧枝丛生。茎叶宽舌形,侧枝叶卵形,无中肋,叶为单层细胞组成,由大型、无色、细胞壁螺纹加厚并具小孔的细胞,与小型、绿色、狭长的细胞间生而成。雌雄异苞同株。精子器球形,具柄,单生于短枝叶腋间。颈卵器1~4个集生于短枝顶端。孢子体的蒴柄极短,配子体顶端延伸成假蒴柄。孢蒴球形,盖裂,无蒴齿,无蒴帽。原丝体片状。除泥炭藓外,还有大泥炭藓、粗叶泥炭藓、偏叶泥炭藓等300多种泥炭藓。吸水力极强,经加工后可代脱脂棉。植物体含泥炭藓酚、丁香醛及多种酶,有收敛、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遗体积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及肥料。对沼泽、湿原的陆地化以及森林沼泽化均有极大作用。 
泥炭藓 1. 植物的外形,顶端有数个寄生的孢子体 2. 叶的表面观 3. 叶的横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