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蛙神
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南丹、天峨等县的壮族人民,自古有正月祭蛙神的习俗。每隔二、三年,视年景好坏,在某大村子举行,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参加。要举行祭蛙神活动的村子,腊月间就在村边竖一条高高的竹子,上面插着画有各种动物的纸旗(这竹子壮语称Dongzgauj,意即“图腾柱”),并在田里搭起祭棚,表示本村将举行祭蛙活动。届时请四周的人都来参加。正月初一清晨,全村人盛装出门,敲响铜鼓,奔向田野、河边,寻找青蛙(俗称“蚂𧊅”)。谁先找到青蛙,谁就荣耀地成为当年祭蛙活动的主持者,名曰“祭头”。找到了青蛙,众人齐声欢呼,燃放爆竹,兴高采烈地簇拥“祭头”把青蛙送进祭棚,装入早准备好的竹制小棺材中。然后悬吊于棚顶,进行祭拜。青年男女云集祭棚,在祭拜蛙神的同时,人们虔诚地唱着赞颂蛙神的山歌。场面肃穆,香火缭绕,歌声不绝。每隔三、五日,孩童们纹身化妆,抬着蛙神沿村寨游祭一番。如此祭奠一月,至正月三十日,才把青蛙埋入土中,并把上届埋下的青蛙挖出,视其骸骨颜色以卜当年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