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功能、特点和原则
(1)功能:
❶沟通功能。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这样便容易使双方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从而容易使得人们之间的交际往来得到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从事的各种事业得以发展。
❷协调功能。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节,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
❸维护功能。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礼仪也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社会上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礼仪起着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❹教育功能。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遵守礼仪原则的人客观上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大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特点:
❶共同性。作为公共道德基础内容的礼仪,由于它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是同一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调节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所以它就逐渐成为社会中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以及各阶层的各种人都应共同遵循的准则。
❷继承性。礼仪规范将人们交往中的习惯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固定下来的准则沿袭下来就形成了继承性的特点。这是人类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经验结晶,是社会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所以它才能世代相传。但礼仪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礼仪规范,是对以往人类文明行为准则中积极和进步因素的继承和发展,它表现为人们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
❸统一性。礼仪不仅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外在形式的东西,它必须有内在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的修养作基础。只有两者有机地统一结合,才能对礼仪规范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遵守,从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内心世界的塑造。
❹差异性。礼仪规范往往因时间、空间或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古代的某些礼仪规范在今天就不一定适用,外国的某些礼仪规范在中国也许是不礼貌的表现,对男人和女人的礼仪规范也有不同之处,因此需要了解熟悉各个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各种场合、各种对象的礼仪规范的异同点。
❺阶级影响性。礼仪规范虽然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它毕竟是适应了一定时代的需要而被保留下来,因而它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受一定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
(3)原则:
❶尊重原则。人际交往活动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可以讲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❷遵守原则。礼仪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生活保持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实际上是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社会上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执行,如果违背了礼仪规范,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❸适度原则。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把握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人们彼此间的感情尺度。例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 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
❹自律原则。通过礼仪教育与训练,逐渐使交往个体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此时便获得了一种内在力量。在这种力量下,人们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与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就会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而无需乎别人的提示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