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品市场
以绿色产品为主体,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其哲学思想,以生态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社会绿色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绿色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食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另一类是非食用的绿色产品,包括贴有 “环境标签” 的一切产品,如电冰箱、汽车、服装等。
绿色产品市场的形成主要是21世纪人们对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的追求,重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绿色产品市场是以市场为依托,使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以实现经济、环境双赢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培育绿色产品市场,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是缓解环境危机,促进社会文明,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绿色产品市场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面对日趋规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及环境保护的压力,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企业必须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实施清洁生产,开展绿色营销。由于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剧增,企业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才能开辟绿色产品市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
目前许多国家还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以规范绿色产品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双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产品需求而进行的结构调整,推动了企业向可持续、再循环的绿色生产经营策略转变,生产者,经营者都明确地认识到,开发绿色产品,获得环境标志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全球绿色产业市场在2000年已超过3000亿美元,发达国家绿色产品消费量年增长率达到20%-30%,消费比例达15%-20%。随着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在发生变化。在国际市场,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有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82%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因素,91.6%的日本家庭主妇对绿色食品感兴趣。中国早在1990年就召开了 “绿色产品” 工作会,颁布了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1993年成立了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和 “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并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及申请使用绿色标志的审核程序。2002年4月,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1月,农业部又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2003年4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了 “关于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 等。我国绿色产品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长期以来消费者更多地注重数量、成本和质量,而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较低; 受成本和价格的影响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远远不够,产品标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财政、金融政策对绿色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等。
未来我国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标准等管理手段来引导、规范、维护和激励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向绿色市场迈进; 组织和引导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参与绿色产品市场建设,充分实现绿色产品的市场价值; 促进产业向资源可循环、产品无公害的方向调整; 通过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志,规范绿色产品; 运用财政、税收等优惠减免政策激励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形成更好的绿色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