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高必自卑,涉远必自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高必自卑,涉远必自谦。【评析】 古代格言。源出 《中庸》: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 譬如登高,必自卑。” 其意是: 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 “自迩”,也就是知道与 “远” 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 “迩” (不远) 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 “自卑”,也就是知道与 “高” 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 “卑” (不高) 而已。 【原著简介】 《中庸》原是 《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 《中庸》。南宋朱熹又作 《中庸章句》,并把 《中庸》和 《大学》 《论语》 《孟子》并列称为 “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 “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 “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