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得辞顺
宋代黄庭坚评论文章的一种用语。它在古代散文创作和评论中具有美学意义。语出《与王观复书》:“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所谓“理得”,指文理充实而公稳,黄庭坚这里所指的“理”,有独特的含义,既不同于道学家抽象的义理,也不是一般作者直抒胸臆的情理。他既指“文理”,又包括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人生态度。所谓“辞顺”,指文辞畅达。此语从陆机的“辞达而理举”演化而来。这里,黄庭坚把“奇语”作为文章的弊病,并且强调“以理为主”,这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又专挑出杜甫、韩愈两人后期作品,加以推崇,这不能不看出他的喜爱和倾向是在形式技巧方面。“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关心现实的倾向有所减弱,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形式技巧上,而且综观黄庭坚的诗论,并没有真正贯彻他的“以理为主”的理论,实际上,他强调的和实践的主要是“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