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统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统照1897—1957

山东历城人
著名作家,诗人。曾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民盟中央委员等职。著有《黄昏》、《霜痕》、《北国春》、《欧游散记》、《山雨》、《王统照散文集》等。
字:剑三
别号:息庐、容庐
笔名:王健先、王鉴贤、韦立、韦坚、韦佩、韦默、云、云君、文如、卢、卢生、卢坚、同昭、先、如、旻、郑言、恂、恂子、恂如、秋旻、修如、剑、剑先、剑如、剑君、珠渊、息、息庐、息梦、息蒙、客庐、著微、梦观、健先、庸人、提西、鸿蒙、鉴之、鉴先、粲者、照、詹詹、摩卢、摩坚、默、默坚、默然、篯三、篯山、霭骞、LC、T、TC
化名:王恂如、王洵如

王统照1897—1957

文学家。字剑三。山东诸城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学运动,所发表短篇小说大多收入《春雨之夜》、《号声》、《霜痕》等集子里,诗歌大多收入《童心》、《这时代》等集子里,其中《烈风雷雨》一诗以宏伟的气势歌颂了群众斗争,是亲身参加“五卅”运动的抗议游行后所作;长篇小说有《一叶》、《黄昏》、《山雨》等。以《山雨》影响较大,揭露了北方农村在军阀和地主阶级反动统治下的崩溃,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和人民的觉醒。出版后,立即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查禁。建国后,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山东省文化局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还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作协常务理事,山东省文联主席,全国第一、二届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和济南市主任委员等。

王统照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王统照研究资料
公祭王统照先生大会昨晚举行
冯光廉 刘增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729页
大众日报1957年12月2日
悼剑三叶圣陶人民日报1957年12月5日,叶圣陶散文
乙集第242页
王统照和他的作品
剑三先生(王统照)
陶庆军
唐弢
中国青年报1982年1月24日
文学报1985年10月10日,我与开明第
126页
我读小说和写小说的经过王统照读书杂志1933年3卷2期,王统照文集
(8)第275页
王统照的一生事略
王统照(1900-1958)
李立明
秦贤次
*文坛月刊1970年308期
*传记文学1974年25卷1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6页
王统照文学生涯剪影
壮丽的征程——王统照先生生平简介
王统照著译年表
记诗人王统照
象观海山一样苍翠——忆老作家王统照先生
对郭同文所写的王统照生平简介的几点异议
我的“最后一课”老师——怀念王统照同志
王统照先生的碑文
四十年代王统照的创作活动——论一个作家在
抗战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增人
郭同文
姚素英
臧云运
郭同文
姚素英
徐开垒
裴有内
田仲济
柳泉1980年1期
柳泉1980年1期
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4期
散文1980年11期
新港1980年12期
四川师院学报1981年3期
人物1981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2年1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3期
关于王统照的笔名
王统照和文学青年
《关于王统照的笔名》补遗
王统照和《青潮月刊》
姚素英
姚素英
姚素英
鲁海 孙新民
北方论丛1982年6期
人才1983年1期
北方论丛1983年2期
齐鲁学刊1983年5期

王统照和端木蕻良
王统照在东北
民族大义的考验——王统照先生在抗日战争中
王统照的编辑生涯
王统照笔名选释
叶圣陶、冰心、许地山、王统照
王统照抗战年谱
王统照孤岛时期创作漫论
王统照年谱简编
王统照
姚素英
姚素英
王立鹏
冯光廉 刘增人
冯光廉等
冯钧国
王立鹏
杨洪承
刘增人 冯光廉
鲁海
百花洲1983年5期
东北现代文学史资料1983年6辑
抗战文艺研究1983年6期
出版史料1984年3辑
山东文学1984年7期
文科月刊1984年9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5年2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3期
王统照文集(6)第599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4辑第
77页
王统照(二则)
王统照
王统照
刘增人
李立明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166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4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46页,中国
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12页
王统照传略
王统照(1897-1957)
王统照
王立诚
冯光廉
阿英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106页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393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09页,阿英
文集第133页
王统照
王统照
王统照
忆王统照
王统照
王统照(1900-1958)
悼王统照先生
悼念王统照先生
章刚
康培初
陈敬之
李健吾
赵聪
编纂组
郑振铎
臧克家
*文坛史料第189页
文学作家时代第29页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第65页
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第263页
现代作家列传第51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20册第217页
郑振铎文集第3卷第305页
臧克家散文小说集(上卷)第620页

王统照

王统照
瓣香心语:王统照纪传
王统照传
沉痛的悼念
把笔和时代连在一起——纪念王统照
统照先生和我
悼王统照先生
王统照与《大英夜报》副刊《七月》
王统照与“左联”
王统照在四平街
为《王统照研究资料》补佚和订正——兼读王统
照的两篇重要佚文
或 恶
王立诚
刘增人
田仲济
张 达
端木蕻良
郑振铎
秦瘦鸥
鲁 海等
姚素英
唐天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305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63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403页
大众日报1957年12月3日
文学报1987年10月22日
文艺报1990年4月7日
人民文学1958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东岳论丛1985年6期
松辽学刊1986年3期
临沂师专学报1987年3期
王统照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在王统照
九十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田仲济松辽学刊1987年4期
深深怀念我们的老局长——在纪念王统照先生
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肖 洪戏剧丛刊1987年4期
王统照、李广田研讨会综述
我认识的王统照先生
忆诗翁王统照
王统照的探索精神及其对新文学的贡献
究竟是“闻风不动”还是“闻风而动”
风雨漫漫中的求索者——王统照
我认识的王统照先生
葛长伟
臧克家
臧云远
王立鹏
姚素英
王向民
范 泉
文史哲1987年6期
文史哲1987年6期
山东文学1987年8期
东岳论丛1988年1期
松辽学刊1989年3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2期

纪念文学家王统照诞辰100周年
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
李维民主编
鲁海
京声 溪泉
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56页
民国人物传第5卷第47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44页
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

小说家、诗人。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晨报·文学旬刊》,参与创办《自由周刊》。写作并发表了大量诗歌、小说、散文。早期小说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苦闷,追求爱与美的理想。大革命失败后,思想有较大发展。1933年出版反映农村破产的长篇小说《山雨》,是其代表作。1934年去欧洲,在英国研究文艺,并曾去德国、波兰、苏联等地参观访问。1935年回国,一度主编《文学》等。抗战后,在孤岛上海继续坚持进步文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他的著作有长篇小说《一叶》《山雨》《黄昏》《春花》,小说集《春雨之夜》《沉船》《号声》《霜痕》《华亭鹤》《银龙集》《青松之下》等。散文集《片云集》《游痕》等,诗集《童心》《夜行集》《江南曲》《鹊华小集》等。有《王统照散文选集》《王统照文集》。

☚ 宋云彬   朱光潜 ☛
王统照

王统照1897.2.9—1957.11.29

字剑三。曾用名王恂如。笔名有鉴先、提西、卢生、鸿蒙等。山东诸城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六岁就读于家塾,打下深厚的古文根基。191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中外文学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写作。中学时期曾写旧体诗一千余首以及章回小说《剑花痕》二十回(未出版)。1916年开始向《小说月报》等刊物投稿。1918年,他的小说《纪念》、《遗发》相继在《妇女杂志》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918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月,与郑振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1923年6月,出任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旬刊》(《晨报》副刊之一)主编。在此前后,还参与《曙光》、《晨光》、《自由周刊》的创刊与编辑工作,为新文学运动开辟了阵地。这时期,他勤奋创作,在《小说月报》、《诗》、《文学旬刊》等报刊发表了大量小说、新诗和散文。他的短篇小说,有的反映了青年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败,有的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遭遇,有的则表达了他对人生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这些作品大多收入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1924年)和《霜痕》(1929年)中。1922至192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叶》、《黄昏》,均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而带有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长篇创作上的重要作品。1927年全家迁居青岛。1931年赴吉林四平任中学教员。半年后返回青岛,与闻一多、老舍、洪深等人一起从事文学活动,曾创办《青潮月刊》和文学副刊《避暑录话》。1933年9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长篇小说《山雨》。作品以严密的结构、洗练的笔触,反映了北方农村破败凋敝的现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和人民群众的觉醒,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获得文坛的褒评。茅盾推崇说: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过第二部这样坚实的农村小说。”(《王统照的〈山雨〉》)吴伯箫则把它与茅盾的《子夜》相提并论,称1933年为“子夜山雨年”(《剑三,永远活着》)。《山雨》的出版,是三十年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奠定了王统照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34年去欧洲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等地漫游。1935年返沪后,就任《文学》月刊主编。先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营救被捕的“七君子”等活动,并在上海《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上签名。1936年出版长篇小说《春花》、诗集《放歌集》、《夜行集》,以及《王统照选集》。1937年出版《王统照短篇小说选》。抗战开始后,曾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游痕》(1939年)、《华亭鹤》( 1941年),译诗集《题石集》(1942年);又在《万象》杂志连载长篇小说《双清》。抗战胜利后,就任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短篇小说集《银龙集》(1947年)和《青松之下》(1947年)。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联主席、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化局局长、民盟中央委员等职。曾出版文艺论文集《炉边文谈》、旧诗集《鹊华小集》,以及《王统照短篇小说选》、《王统照诗选》等。1957年因病逝世。

☚ 王思玷   王家棫 ☛

王统照

王统照

(生平经历、小说和诗歌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阅小说卷和诗歌卷)王统照著有散文杂文集《去来今》(193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报告文学集《北国之春》(1933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散文集《宁云集》(1934年生活书店)、杂文集《青纱帐(1936年生活书店)、《欧游散记》(1937年开明书店)、《游痕》(1939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等。茅盾在评论王统照的作品时曾说:“从理想的诗的境界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他早年写过不少散文诗、充满激昂高亢的感情,在描写社会人生时,显出浪漫主义的特色。如《血梯》描写作者在“五卅”运动中的见闻,却偏重于抒发内心的活动。《北国之春》记载了九一八事变前关外的生活,艺术风格从壮丽趋于冲淡。《欧游散记》也以严谨的文笔,写出一些欧洲的生活风习。《青纱帐》集里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旧中国的苦难生活,对帝国主义迸发出压抑不住的愤慨。综观王统照的散文创作也是从“理想的诗的境界”,走到对于“现实人生的认识”,这种前进趋势是可喜的。只是他没有将散文诗中强烈的感情色彩,融合在对现实人生的描摹中,影响了他艺术上更大的成就。

☚ 王春翠   王鲁彦 ☛

王统照

 山东诸城人。字剑三。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1922年起,先后执教于中国大学、山东大学,努力培养文学青年,扶掖新作。1935年任全国极有影响的文学刊物《文学》杂志主编。抗日战争前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暨南大学任教,并从事革命文学创作。日军占领租界后,回青岛闭门谢客。抗战胜利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曾任山东省文联主席。1957年11月29日在济南病逝。著有长篇小说《山雨》,诗集《童心》,编有《王统照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诗选》等。

王统照1897—1957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9年五四运动中参与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壮举。同年11月参与创办《曙光》杂志。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其作品着重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揭示反封建的意义。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山雨》和《春花》。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建国后,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等。辑有《王统照短篇小说选》(1957)、《王统照诗选》 (1958),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六卷本《王统照文集》(1980—1984)。王统照的伦理思想集中在他的《繁辞集》中。他认为:道德是重建全民文化的基石。道德观念虽不是永久不变,毕竟还算是理性与正义的来源。清明的良心认识,有益人群的行动,大致都是由道德观念酝酿而来的。道德的价值在于使小我卑劣的占有欲提高至善良行为与光明誉望的博取。道德的自律性有两个方面:其一,利己者受人唾弃,利群者得人钦敬,言行一致,信守勿谕,这样的行为并不因政法经济的变革而变质;其二,自我约束及对物有自我的决定。他认为生命的目的不是求幸福,而是要改善自己与他人。他对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很高的评价,指出:“鲁迅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热烈的爱憎分明的唯物主义者,他毫没有那种旧日偏狭的浅薄的‘爱国’观念。对一切有害的制度、恶习、人为的迫害具有强烈的憎恨。他是以爱护祖国的精神,要从暗中预见光明,从一片阴云中望到阳辉。他要把多少年来的封建主义所积累造成的‘吃人礼教’,与虚伪,残忍的主张,完全揭露、扫除下去。”(《纪念鲁迅先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

王统照

205 王统照1898—1957

现代作家。字剑三。笔名剑先、容庐等。山东诸城人。16岁时到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8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读书期间负责编辑《中国大学学报》,五四运动时曾翻译列宁的文章在《新潮》上发表。1921年与郑振铎等参与创建“文学研究会”。1922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叶》,次年12月又出版长篇小说《山雨》。后赴英、法、德、荷兰、瑞士考察。1935年回国去上海任《文学》月刊主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先后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号声》,诗集《童心》、《放歌集》,散文集《来去今》、《欧游散记》及长篇小说《黄昏》、《春花》等。抗战爆发后任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胜利后任青岛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山东省文联主席、文化局长、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仍著有诗集《鹊华小集》及论文《炉边文谈》等。山东人民出版社曾出版 《王统照文集》。

☚ 朱自清   郑振铎 ☛
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Wang Tongzhao

现代小说家。山东诸城人。1897年农历正月初八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5岁进私塾读书。16岁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赴北京,考入中国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4年8月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1927年辞去教职,迁居青岛。
王统照“五四”时期活动积极。1916年他就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1920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湖中的夜月》。自“五四”至30年代初,他先后出版了短篇集《春雨之夜》、《号声》和《霜痕》。其中较早的作品重在写意,表现了作者对于“爱”与“美”的憧憬和“爱”与“美”遭到冷遇、摧残、禁锢时的怅惘和苦闷。《沉思》、《微笑》、《一栏之隔》、《遗音》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较后的作品《湖畔儿语》、《生与死的一行列》、《沉船》等开始重视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现实主义倾向逐渐加强。王统照在1923年出版的《一叶》和1930年出版的《黄昏》,也是“五四”后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除小说外,他当时还出版了诗集《童心》。
1931年春,王统照到四平第一交通中学任教,得以游历东北,深切感受到民族的危机,写下了笔记《北国之春》及组诗《东北杂诗》等。1933年出版的《山雨》,是30年代文坛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奚大有的经历和性格变化为主线,既写出了当时农村普遍的混乱和衰败,也写出了农民在这种情况下由静而动的性格变化,细腻而又真实地展示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图画。1934年赴欧考察。1935年回国后主编《文学月刊》。此后还创作了不少小说和散文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统照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联主席等职。1957年11月29日逝世。6卷本《王统照文集》是他的作品的比较完整的汇编。

☚ 朱自清   郑振铎 ☛
王统照

王统照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生于1897年,卒于1957年。字剑三,山东诸城人。早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学习,“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创作小说和诗歌。1921年,与茅盾等人一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王统照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国大学与青岛中学任教。王统照的早期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叶》、《黄昏》,诗集 《童心》、《这时代》 等。这 一时期的作品,试图以 “美” 和 “爱” 去弥合人生的缺陷,但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使他的理想终遭破灭,并将文学创作转而面向现实生活。1933年,他创作了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山雨》,书中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在绝望中寻找出路的决心。《山雨》一经问世,便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查禁,王统照也因此被迫离开上海,自费去欧洲考查古代文化和社会状况。1935年,王统照回国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杂志,还做过开明书店的编辑,并一直没有放弃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王统照历任全国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联主席、文教厅副厅长、文化局局长等职。王统照的主要代表作品有: 小说 《一叶》、《黄昏》、《山雨》、《春花》、《春雨之夜》、《号声》等,诗集《童心》、《夜行集》、《这时代》、《江南曲》、《横吹集》、《鹊华小集》等,散文集《片云集》、《北国之春》、《欧游散记》、《青纱帐》等,论文集 《炉边交谈》等。解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为其出版了《王统照短篇小说选》、《王统照诗选》等。王统照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左为王统照

☚ 丰子恺   巴金 ☛

王统照1898—1957

小说家、诗人。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21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35年任《文学》月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文联主席、文化局局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叶》、《山雨》,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霜痕》,诗集《童心》,散文集《青纱帐》等。其中《山雨》和短篇小说《沉船》为代表作。以深沉有力地反映农村现实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著称。

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

现代小说家、诗人。字剑三,生于山东诸城县一封建大家庭。1918年入北京中国大学,“五四”时期开始发表作品,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早期写诗,有新诗编入合集《雪朝》,以后写有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和《霜痕》,表现“爱”和“美”的追求与幻灭的主题。长篇小说《一叶》和《黄昏》,则增加了现实主义成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婚姻问题和妇女命运,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1930年后曾游历东北和欧洲各国,发表不少小说、诗歌与散文。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山雨》,描写北方农村经济的崩溃和农民的苦难与觉醒,结构完整,地方色彩浓郁,代表了其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1938年后,任教于上海、山东等地,有反映抗敌爱国的短篇集《华亭鹤》等。解放后曾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及文化局局长等职。

☚ 徐志摩   庐隐 ☛
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教授。字剑三,笔名剑先、容庐、鸿蒙等,诸城人。16岁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以能文与路友于、杨金城被誉为“诸城三杰”。1918年入北京中国大学,编辑《中国大学学报》。1919年与朋友编辑新文学刊物《曙光》并从事创作。1920年12月与沈雁冰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号召为人生而艺术。1922年发表长篇小说《一叶》。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春雨之夜》、《号声》、《霜痕》,诗集《童心》,散文集《去来今》、《北国之春》等,成为著名的新文学作家。1927年7月从北京到青岛定居,在中学任教,创办文学月刊《青潮》,与闻一多、老舍等人编辑文学周刊《避暑录话》,出刊《明天》、《诗歌》等周刊,活跃了青岛文坛。1933年12月出版的长篇小说《山雨》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写出了北方农村崩溃的原因及农民的觉醒,遭到国民党的查禁,他亦被迫出游西欧诸国,考察古代文化和社会状况,并在剑桥大学研究英国贵族诗歌。此间他在国内出版诗集《这时代》、散文集《片云集》。1935年回国,任上海《文学》月刊主编,参加进步文化活动。1936年出版长篇小说《春花》、诗集《夜行集》等。抗战期间任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等职,主编《大英夜报》副刊《七月》,并从事翻译工作,有诗集《横吹集》,小说集《游痕》、散文集《繁辞集》、译诗集《题石集》等。抗战胜利后至青岛,主编《民言报》文艺副刊《潮音》,影响波及全国,后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因抗议学校当局镇压学生运动,愤而辞职。出版短篇小说集《银龙集》、《青松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作协常务理事、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山东省文联主席、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化局长、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等职。晚年多病,仍积极参加多种活动,写作诗集《鹊华小集》及论文《炉边文谈》等,有《王统照文集》,共6卷。

☚ 王禹偁   王彪之 ☛

王统照1897~1957Wang Tongzhao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et and writer. Works: One Leaf,The Dusk,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