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竹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王竹泉1891—1975河北交河人 王竹泉
王竹泉1891——1975字雲卿,河北交河人,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生。1913年考入中華地質調查所,從章鴻釗、翁文灏和丁文江學習。1916年畢業,留地質調查所任技師。在調查所工作期間,先後赴山東、安徽、北京、河北、江西、山西、河南、綏遠、陝西、遼寧等地做地質調查工作。並提出和發表有關煤田地質、鐵礦地質、地層、地質構造、稀有金屬礦產、地貌、地文、發育史、黄河河道成因考證等論文。曾在昌平西湖村發現一種新礦物,命名爲“西湖石”,被列爲世界新發現之礦物之一。近40歲時,考取公费留美生,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及威斯康辛大學學習地質,獲碩士學位。回國後,繼續在地質調查所工作,抗日戰争勝利後,先後為簡任技正、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燃料工業部顧問,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地質學組工作委員,西北大學講學教授,重工業部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大冶鋼鐵廠資源勘探指導委員,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地質室主任,《煤炭技術》編委,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地質組委員,地質部華北協作地質測量指導組山西省地質測量指導組組長,全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地質礦產組副組長,高等工業院校采礦類專業煤田地質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全國科協煤炭組組長等職,並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學部委員。同時擔任煤炭工業部總工程師並兼煤炭科學院地質所所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被選為第二届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當選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又兼任煤炭工業部基建辦公室總工程師。1975年逝世。終年84歲。著有《華南晚二叠紀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華南大地構造的幾個問題》等。 王竹泉中国煤田地质学家。1891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75年病逝于北京。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29年赴美国求学,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1931年回国,历任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燃料工业部顾问、煤炭工业部地质局总工程师、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国家科委地质组副组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委员,1964年当选为第3届全国人大代表。40多年间,先后在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做了大量地质调查工作,1925年发表的《山西构造地质纲要》对山西地质特征与煤田分布规律有系统研究,首次绘出《山西地质构造纲要图》,1936年在河北发现并命名“西湖石”新矿物,为各国矿物学家采用,共发表论文、报告1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王竹泉 115 王竹泉1891—1975地质学家。字云卿。河北交河县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工商部地层研究所。1929年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0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深造。1931年回国后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资源委员会委员,后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历任燃料工业部顾问、煤矿总局地质局主任工程师,煤田地质勘探总局工程师、煤炭部地质司总工程师,北京煤炭科学院地质所所长等职。在地质科学领域进行广泛研究。论著达百余篇。主要有《美国威斯康星火成岩的重矿物研究》、发现并命名新矿物“西湖石”,发表《京北昌平西湖村蔷薇辉石脉的研究》、《华南晚二叠纪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等。 ☚ 李旭旦 孙云铸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