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回回国子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回回國子學
回回國子學  huíhuíguózǐxué

元代教習回回文字的中央官學。《元史·選舉志一》:“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尚書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於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魯丁能通其字學,乞授以學士之職,凡公卿大夫與夫富民之子,皆依漢人入學之制,日肄習之。’帝可其奏。是歲八月,始置回回國子學。至仁宗延祐元年四月,復置回回國子監,設監官,以其文字便於關防取會數目,令依舊制,篤意領教……學之建置在於國都,凡百司庶府所設譯史,皆從本學取以充焉。”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元初只用畏吾兒字及漢字;至元六年始頒行蒙古新字。至元二十六年又以與西域諸國交通頻繁,始置回回國子學,教習亦思替非文字……亦思替非爲波斯古代都城之名,亦思替非文字者,波斯文字也。回回國子學者,教習波斯文字者也。元時所謂回回文字,實波斯文字。”

回回国子学

见“回回国子监”。

回回国子学

元代所设培养译员的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在大都(今北京)始置,延祐元年(1314)改为“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授于学士之职”,教“亦思替非文字”(后人考证为波斯文,一说为粟特文)。学生为公卿大夫及富民之子弟,供给廪膳。学成后派充中央及地方政府机关的译史。

回回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

学府名。元代置。以学习回族文化。《元史·选举志》: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公元1289年)……是岁八月,始置回回国子学。至仁宗延祐元年 (公元1314年) 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今依旧制,笃意领教。”

☚ 回回钦天监   回回国子监 ☛
回回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

元代朝廷设于京师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的学校。始置于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凡公卿大夫与富民之子,皆依汉人之制入学肄业,授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学士之职教之。寻罢。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后增加生员至五十余人,皆供廪膳,以培养波斯文的翻译人员。凡百司所需波斯文译史,皆由回回国子监提供。

☚ 蒙古字学   八旗官学 ☛
回回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

元代贵族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 立。置教官五员,专门教授 “亦思替非”(即波斯)文字。学生主要有贵勋公卿大夫子弟,及“富民”子弟。

☚ 胄监   上都国子学 ☛

回回国子学

中国元代培养译员的学校。学生为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学习“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学成后派作各官府译史。

回回国子学

元朝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的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于大都(今北京)。收官吏、富人子弟入学受教。延祐元年(1314)更名“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授学士之职,教亦思替非文字。生员学成后,多充任各官府译史。

回回国子学

见“回回国子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