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伊斯蘭教 > 回回教 回回教 huíhuíjiào 亦稱“回教”。伊斯蘭教在我國的舊稱,因通過回紇人傳至内地而得名。其名始見於明代文獻。明·馬歡《瀛涯勝覽》用“回回教門”稱伊斯蘭教。《明史·西域傳四》:“相傳回回設教之祖曰馬哈麻者,首於此地行教,死即葬焉。墓頂帶有光,日夜不熄。後人遵其教,久而不衰,故人皆向善……其崇奉回回教如此。”明·黄省曾《西洋朝貢典録》卷下:“天方國……其王修回回教,其俗和美而富。”《皇明世法録》卷八十二:“祖法兒國……其上下崇回回教,有禮拜寺。”《北京指南·雜録》:“回教自有曆法,有禮拜與年節,故有禮拜寺及慶祝元旦之期。”參閲丁謙《唐書·西域傳考證·西域無回回國回回教考》。 回回教见“回教”。 回回教亦称“回回教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古称之一。最早见于明初马欢《瀛涯胜览》一书。自元明以来,汉文史籍中多用回回一词泛称国内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族和国家,因而伊斯兰教也就习称为“回回教”。明以后简称“回教”。 回回教 回回教亦称“回回教门”。回族穆斯林常用语。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古称之一。最早见于明初马欢《瀛涯胜览》一书。自元以来,中国汉文史籍中多用“回回”一词泛称国内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包括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因而将伊斯兰教也习称“回回教”。明清以后,“回回”专指回回民族(即回族)。因此,“回回教”即指“回族伊斯兰教”。“回回教门”也专指“回族教门”。 ☚ 清真教 回回堂 ☛ 回回教又称“回回教门”,或简称回教。是中国对伊斯兰教的古称之一。最早见于明初回回人马欢著《瀛涯胜览》一书。自宋以来,汉文史籍中,多用回回一词泛称国内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族或国家,因而伊斯兰教也习称为“回回教”。清以后简称“回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