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教習回回文字的中央官學。《元史·選舉志一》:“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尚書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於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魯丁能通其字學,乞授以學士之職,凡公卿大夫與夫富民之子,皆依漢人入學之制,日肄習之。’帝可其奏。是歲八月,始置回回國子學。至仁宗延祐元年四月,復置回回國子監,設監官,以其文字便於關防取會數目,令依舊制,篤意領教……學之建置在於國都,凡百司庶府所設譯史,皆從本學取以充焉。”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元初只用畏吾兒字及漢字;至元六年始頒行蒙古新字。至元二十六年又以與西域諸國交通頻繁,始置回回國子學,教習亦思替非文字……亦思替非爲波斯古代都城之名,亦思替非文字者,波斯文字也。回回國子學者,教習波斯文字者也。元時所謂回回文字,實波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