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豬腸 豬腸 zhūcháng 豬科動物豬之腸。主治便血,血痢,痔瘡,脱肛。唐·孟詵等《食療本草·豬》:“腸,主虚渴,小便數,補下焦虚竭。”唐·孫思邈《千金·食治·㹠卵》:“〔豬〕腸,微寒,無毒,主消渴。” 猪肠药名。出《食疗本草》。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的肠。甘,微寒。入大肠经。清热祛风止血。治便血,血痢,痔疮,脱肛。内服:煮食,或入丸剂。含肝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舒血管肠肽。其中成分有抗凝、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 猪肠zhū cháng《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豕(8)。药名。 【基原】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的肠。 【别名】猪脏(《百一选方》)。 【性味】 ❶《千金·食治》:“猪洞肠,平,无毒。” ❷《本草纲目》:“甘,微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大肠。” 【功用主治】治便血,血痢,痔疮,脱肛。 ❶《千金·食治》:“猪洞肠,主洞肠挺出血多者。” ❷孟诜:“主虚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 ❸《本草图经》:“主大小肠风热。” ❹《本草纲目》:“润肠治燥,调血痢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