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践理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践理性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伦理学用语。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即人的实践行为的动因。康德认为,人的心灵具有两种先天的能力,一种是认识的能力,它以知识自身的规律来表现本体;一种是欲求的能力,它以行为即道德命令来体现本体,前者即所谓“理论理性”;后者即所谓“实践理性”。它们是同一纯粹理性的不同方面,理论理性是与知识有关的理性,实践理性是与意志有关的理性。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按照自身的要求,对现实的经验世界施加决定性的影响,使经验世界最大限度地合乎实践理性的要求,并成为理想的道德世界。这就是说,实践理性的职责不是描述或规定实际事物,它所关心的仅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和我们应该做什么。实践理性的判断不产生理论意义上的知识,它的判断只是一些实践的命令,其功能是在作决定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它不解决理智的疑惑,而是排除意志的犹豫。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虽然是同一人类理性的活动,但一方是关于机械的、必然的、因果世界的,另一方是关于目的论世界即自由世界的。因为本体统一现象,现象归属本体,认识的世界从属于意志的世界,自然界由于道德界才有意义。所以,康德认为,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包含着以道德律为根据的行为的根本原则,表现为至上的命令。绝对服从这个至上命令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但是,人性有弱点,人总有欲望与理性的对立,而经验世界事实上也没有表现出道德与幸福的必然联系。有德行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有德行。这就出现了美德与幸福、自由与必然、道德律与自然律的对立。为了解决这种对立,康德把上帝和心灵不朽作为实践理性的设定。这样,就把现实世界中无法解决的对立推到了来世。

实践理性

实践理性

比理论理性更直接作用于实践的一种理性机能。反映的是主体的意志、情感、需求以及主体的能力、道德原理和伦理水平等内容。实践理性的实质是要把主体对象化,依据主观世界去改造客观世界。理论理性主要用于指导实践,实践理性则是在这种指导下把实践再度加以具体理性化并使其得以实现,体现出主体在实践中的自决性、自主性。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表明,主体与客体运动的区别不在于自觉地为客观规律所支配,而在于主体能够或无法认识这种规律、表现出自决或不自决的活动。实践理性虽然反映、表达着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但它本身并不是非理性的。它以理性的方式,把盲目的冲动转化为实践的意志,对朦胧的情感、欲望进行审视、强化或抑制,把情感和欲望付诸实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理性是发挥主体能力、使用手段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是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直接理性活动。

☚ 实践检验   实事求是 ☛
000035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