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湖撇洪工程
位于湖南省湘江、资水尾闾。1952年前,湘江资水及附近山丘溪河均汇入烂泥湖内,水道纵横交错,互相顶托,渍涝灾害频繁。1957年,将益阳、湘阴、望城、宁乡4县30余个垸合成为烂泥湖防洪大圈,湘江资水不再流入烂泥湖。但仍有山丘区溪水及部分垸区水流入烂泥、凤凰两湖,从新泉寺闸排出。烂泥湖大圈总集雨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客水734.6平方公里,垸区849.4平方公里,每降雨100毫米,烂泥湖水位便上涨1米左右,对各堤垸的防洪排涝均有很大影响。1974年至1979年期间建成从罗家嘴起至乔口出湘江的撇洪河,全长37.39公里,上游河底宽度16米,出口河底宽度90米,另建有支渠13条,总长49.6公里。在大路坪建8孔节制闸1座,设计流量1250立方米每秒;此外,又在乔口建8孔防洪闸1座,设计流量1360立方米每秒。两闸均有电站。还建有待郎桥、小河口、东河坝、靖港电排站。取得如下效益:(1)将708.57平方公里的客水从撇洪河泄入湘江;(2)撇洪河能蓄水2400万立方米,可解决自流灌溉及提灌水源,灌田3万余亩;(3)缩短烂泥湖内湖防汛堤线295公里;(4)扩大耕地面积3.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