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建築附屬裝飾雕塑。在今河北滄州開元寺前,高五·四八米,長六·一米,寬三·一五米,重約四十噸。獅身披障泥,背負巨大仰蓮圓盆,前胸及臀部飾束帶,帶端分垂於雙肩及胯部,毛髮波狀披垂,間有旋捲。尾北面南,昂首怒目,張口仰嘯,姿態雄偉。清·李雲峥《鐵獅賦》:“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鈎。既狰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流。昂首西傾,吸波濤于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于蜃樓。”獅頭頂鑄“獅子王”三字,項右有“大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鑄”七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其内鑄《金剛經》,背有蓮座,或推斷爲文殊菩薩之坐騎。此獅由數百塊約三十至五十厘米見方鐵塊分節疊範澆鑄而成,爲我國現存鐵獅中最大者,對研究古代雕塑、冶金、佛教史有較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