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柔敦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古代诗学概念。始见于《礼记·经解》篇,托言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汉代是经学统治的时代,一切学术文化,无不受其影响。诗论亦然。上述言论,原是汉儒从经学的角度,分析古《诗》(今称《诗经》)的理论,后来逐渐从特指的《诗》,扩大泛指一般的诗歌。论其思想,则渊源于先秦儒家。孔子论《诗》,早有“思无邪”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论,要求诗歌温良平和,适中合礼。汉儒于是根据汉代封建大一统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发展孔子诗论,倡立儒家的“诗教”说,要求诗歌创作和批评,必须符合“温柔敦厚”的原则。但“温柔敦厚”既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规范,又是一种积极的艺术原则。从前者言,诗之有“教”,是指封建统治者通过诗歌艺术,对臣民施行思想教化,所以《白虎通义》解释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所称“温柔敦厚”,是封建统治阶级对于诗歌言志,抒发情感的一种特定道德规范,要求诗歌的思想表现为温柔婉顺,和颜悦色,待人宽厚。诗可以批评现实,讽刺上政,也允许抒发哀怒,但必须“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合乎分寸,“怨而不怒”。这种理论是对文学批判现实进步倾向的否定,形成了思想模式。但从艺术角度着眼,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温”,颜色温润如玉,指诗歌外现的光彩;“柔”,指“情性和柔”,是性格和外在风貌;而“敦厚”则是内容充实、思想深邃、质地浑厚的样子。综合言之,“温柔敦厚”的艺术原则,指的是充实、浑厚而深刻的内容,通过温润柔和的艺术风貌,来加以委婉曲折地表现。这就是唐孔颖达所解释的“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的意思。汉儒的“诗教”说,对于传统诗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人从艺术角度加以积极发扬,把“温柔敦厚”与诗歌的比兴艺术相联系。清焦循云:“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雕菰集·毛诗郑氏笺》)王士禛更以“一唱三叹”来发挥,认为诗歌的“温柔敦厚”,就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参见《池北偶谈》)。这就为诗歌的艺术联想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是,如果趋之极端,因此而否定痛快淋漓的豪放风格,又可能形成新的艺术框框。有人则主要从思想教化角度发挥,把“温柔敦厚”的诗教称为文学的“极则”,认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强调诗歌作为统治阶级思想调节器的职能和功用。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促进了诗歌的说教倾向,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现在,作为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儒家诗教早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但从不同方面来总结其理论教训,对新文学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诗教 主文谲谏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中国古典美学原则之一,源于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的中和的审美观。《礼记·经解》中:“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也。”唐孔颖达在《正义》中释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是诗教也。”孔子认为《诗经》“思无邪”的内容有兴、观、群、怨的功用,人的性情温柔敦厚,是以诗教化的结果。后来人们将温柔敦厚作为诗歌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要求创作和审美的情感表现应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感情,保持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而不应是无节制的、动物性的感情,堕入一种情绪的过度的发泄冲动,把握着“过犹不及”的中和之美的原则。唐代皎然《诗式》中主张“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至难而状易”也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之美的思想。温柔敦厚的诗教的美学观对我国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偏重于柔美者多,偏重于壮美者少。 ☚ 游于艺 致中和 ☛ 温柔敦厚 儒家的传统诗教。《礼记·经解》: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 教也。” 这是汉儒所记的孔子之言,意思是说: 进入一国,就可以知道那里所施行的教化,如果人民温柔敦厚,那就是以《诗经》教化的结果。这本来是指《诗经》 的教化作用,根据汉儒的理解,《诗经》 的风格是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诗人即使怨刺君主,也是 “发乎情,止乎礼义”,是出于忠君爱君之心,而不是有意讪上。这是对 “诗可以怨” 的一种折中,既肯定诗人有怨君的权利,又设定了一种限度,即“怨而不怒”。后来,“温柔敦厚”就被引伸为一种诗歌原则,如白居易创作 “新乐府” 等讽喻诗,就是 “本之于温柔敦厚”,“上欲以补察时政,下亦以宣导民隐”,故其诗虽直刺君王 (如 《上阳白发人》),但却被视为忠臣。南宋朱熹注释 《楚辞》,认为过去将屈原的作品解释为 “骂怀王” 是一种误解,他说: “看来屈原是一个忠诚恻怛爱君的人,观他所作《离骚》数篇,尽是归依爱慕,不忍舍去怀王之意,所以拳拳往复,不能自已。何尝有一句是骂怀王?” 这就是将屈原塑造为 “温柔敦厚” 的诗人。同时,“温柔敦厚” 也被用来指蕴藉含蓄、微婉委曲的艺术风格: 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礼记·经解》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中庸》曰:“夫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所谓“教”即对人道德品格的后天培养。“诗教”就是以《诗》的道德思想施教于人。程廷祚说:“《论语》所载圣人以诗为教者,无非治心治身、事父事君之道,曰不学于此,则无以为政,无以能言,其犹面墙而立。”(《诗论十五》)沈德潜也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说诗晬语》)孔子诗教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就是以《诗》的道德思想施教于人,使人具有《诗》的道德思想,而“温柔敦厚”便是对《诗》道德思想的精辟概括。孔颖达疏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 ‘温柔敦厚诗教也’。”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雅颂各得其所 ☛ 温柔敦厚温和宽厚。儒家诗教。《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 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温柔敦厚(同)文质彬彬 温文尔雅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态度温和柔顺,待人诚恳宽厚。敦厚:诚恳宽厚。 ☚ 威仪不肃 温文尔雅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性情温和,为人朴实厚道。 ☚ 外圆内方 习与性成 ☛ 敦厚 敦厚惇(惇厚) 愚 ☚ 忠厚 笃厚 ☛ 温厚 温厚柔缓 ☚ 宽厚 忠厚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wenrou dunhou儒家奉行的温文谦和、含蓄蕴藉的诗歌创作原则。《礼记·经解》载孔子语:“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者也。”清人沈德潜《说诗睟语》:“温柔敦厚,斯为极则”。又《清诗别裁·凡例》:“诗之为教,不外孔子教小子教伯鱼数言,而其立言, 一归于温柔敦厚,无古今一也。” ☚ 六义 文质 ☛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礼记·经解》指出:“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的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作者对写作态度的要求。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温柔敦厚说除了伦理原则的意义之外,在后世也有被引伸为艺术原则,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提出的“柔厚”说即是。词论中的“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含蓄委婉;内容上要深郁厚笃,即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尽管作为艺术原则的“柔厚”说,最终是以“温柔敦厚”的伦理原则为规范的。 ☚ 温侍读集 渡海侦察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gentle and kind; good-natured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敦厚:心地宽厚。形容为人温和柔顺,诚恳宽厚。gentle and kindly, good-natured, tender and gentle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解义】敦:诚恳,宽厚。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或待人温和宽厚。 温柔敦厚《辞源》源云:《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对人温和厚道。“温柔”,和蔼柔顺,“敦厚”,宽厚。《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释义】指待人温和宽厚。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文质彬彬 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温和柔顺,诚恳宽厚。 温柔敦厚wēnróu-dūnhòu《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温柔:温和柔顺。敦厚:诚朴忠厚。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温和柔顺,诚恳宽厚。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解义】 敦:诚恳, 宽厚。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或待人温和宽厚。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温柔: 温和柔顺。敦厚: 诚恳厚道。为人温和宽厚。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也许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为这呆滞,更加显出那~的古中国情调。” 温柔敦厚wen rou dun hou敦厚:诚恳,宽厚。温和柔顺,诚恳宽厚。形容待人态度温和。也指诗文所反映的内容及风格温和宁静,婉约含蓄。语本《礼记·经解》:“其为人也,~,《诗》教也。” S541【温柔敦厚】wēn ròu dūn hòu形容态度和蔼,性情柔和,对人宽厚。 温柔敦厚wēnróu-dūnhòu〔并列〕 性情柔和,待人宽厚。形容人态度温和,也指诗文所反映的内容及风格温和宁静,婉约含蓄。语出《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闻一多《诗人的横蛮》:“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的。” 温柔敦厚wēn róu dǔn hòu《礼记·经解》:“温和敦厚,《诗》教也。”温柔:态度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形容待人态度温和宽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