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涵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涵泳hán yǒng包容沉浸。韩愈《盆池》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涵泳 涵泳与诗论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原指水中潜行,见左思《吴都赋》写鱼“涵泳乎其中”。后转喻为沈浸其中,如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宋代程朱理学又借用来表示对诗文的体会玩味。《朱子语类·性理》说:“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这里的“涵泳”就具有理论批评的意义了。后来这一说法广泛运用于对诗文的鉴赏批评,它所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文中的意味,因为有“味”,才可“涵泳乎其中”,故而“涵泳”又有“涵咀”、“咀嚼”等不同的说法。欧阳修说:“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六一诗话》)“涵泳”的意义近于“品味”,文论批评中常论以“味”,指的也是“涵泳”。如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文都是语言艺术,本无“味”可言,也无从可以“涵泳”,但诗文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言志抒情并不直截了当,借助于汉字本身具有的多重内涵,又加以比兴、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丰富发展诗文所描绘的情境,达到意在言外,语尽而神不尽的艺术效果。读者要感受这种效果,就必须细细吟咏。“诗吟函得到自有得处,如化工生物,千花万草,不名一物一态”(《诗人玉屑》卷一○引《漫斋语录》)。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吟而生味,这是一种审美感受,而“涵泳”是沉潜文字之中,又出乎文字之外,运用自己的想象,仔细体会,反复玩索,去捕捉这种审美感受。涵养之法,培植有方,曾国藩于此体会细微,解释详明:“涵泳二字,……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青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 此鱼水之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曾国藩教子书》,岳麓书社1986年版)可以说,“涵泳”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方法之一。 ☚ 重旨 警策 ☛ 涵泳 涵泳谓深入体会。《朱子语类》:“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曾国藩教子书》解此二字云: “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 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 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旭) ☚ 博 学贵专 ☛ 熏陶 熏陶薰(薰沐) 熏(熏沐) 养 沾 醲 涵(涵受;涵泳;涵浸;渐涵) 浸洽 浸润 浸渍 浸灌 渐摩 渐润 湔润(~家训) 湛润 另见:陶冶 感化 教化1 影响 ☚ 陶冶 感化 ☛ 游水 游水游(游泳;仰~) 泳(泳游;蝶~;蛙~;漂~) 洑(洑水) 泅(泅水) 赴(赴水) 浮水 拍浮戏水 负水 浴水 弄水 凫水 击水 水行 负流 负浪 ☚ 锻炼1 下棋 ☛ 涵泳hán yǒng❶潜游水中。谢灵运《撰征赋》:“羡轻𫛓之~~,观翔鸥之落啄。” 涵泳hán yǒng深入领会。《通俗伤寒论·何廉臣序》:“总之,读《伤寒论》,只当涵泳白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