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涟茶系列种Liancha series湖南省涟源县茶场育成的茶树无性系品种, 包括涟茶1、2、5、7号,1964年从本地中叶有性群体品种中, 通过单株选育而成。 四个品种的主要形态特性和经济性状如下表:
表 1 四个品种的主要性状 品种 名称 | 树型 | 树姿 | 叶类 | 发芽期 | 芽色 | 生长势 | 分枝 习性 | 持嫩性 | 抗逆性 | 内 含 成 分 | 适制 | 品质特点 | 多酚类 (%) | 氨基酸 (mg%) | 茶黄素 (%) | 茶红素 (%) | 1号 | 灌木 | 半开展 | 中叶 | 中生偏早 | 深绿 | 强 | 中 | 强 | 强 | 21.44 ~ 25.64 | 311.2 ~ 355.4 | 1.07 ~ 2.38 | 10.23 ~ 15.47 | 红茶 | 风格突出 | 2号 | 灌木 | 半开展 | 中叶 | 中生 | 黄绿 | 较强 | 中 | 较差 | 强 | 23.58 ~ 27.69 | 291.0 ~ 325.9 | 1.77 ~ 1.95 | 11.37 ~ 16.23 | 红茶 | 似大叶种 | 5号 | 灌木 | 开展 | 中叶 | 中生 | 绿带紫 | 较强 | 中 | 较强 | 较强 | 22.68 ~ 25.56 | 287.3 ~ 340.1 | 0.71 ~ 0.93 | 10.08 ~ 11.78 | 红茶 | 香气特殊 | 7号 | 灌木 | 直立 | 小叶 | 中生偏晚 | 黄绿 | 较强 | 密 | 中 | 强 | 27.45 ~ 29.33 | 286.4 ~ 300.0 | 1.10 ~ 1.80 | 8.06 ~ 11.19 | 红茶 | 近似大叶 |
4个品种通过加工的红碎茶, 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审评得分(表2)。
表2 红碎茶各项审评得分 品种名称 | 鲜 爽 度 | 浓 强 度 | 内质总分 | 1号 2号 | 58.40~77.77 44.39~51.60 | 44.83~46.20 | 104.8~122.6 89.4~113.9 | 5号 7号 | 40.20~42.44 46.60~63.99 | 41.10~45.70 47.30~63.45 | 75.3~ 88.5 82.7~127.4 |
涟茶1、2、5、7号四个品种的鲜叶, 混合制成红碎茶,在品质上能起到相互搭配的作用,加工的成茶浓强度和鲜爽度都明显地优于单一加工的成品茶, 而且品质稳定。 短穗扦插成活率较高的有2、5号, 高的有1、7号。适于湖南省中部、东部以及南部红碎茶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