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泰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泰国Thailand国名。旧名暹罗。在今中南半岛中部。据考,2万年前即有人居住。暹罗一名于公元10世纪见于记载。10世纪泰族人从中国迁入。13~14世纪建国。16世纪起先后受葡、荷、英、法等国侵略。1932年6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9年5月改名泰国,意为自由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暹罗国名。1949年又再改为泰王国。首都曼谷。 泰国亚洲东南部国家。全称泰王国。1238年建立王国。国土面积513115km2。海岸线长2600km。人口6146万(1998)。首都曼谷。1975年7月1日与中国建交。国土以平原为主,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和低谷地占总面积的50%以上,超过1000m的山地仅占5%。因他暖山海拔2595m,为全国最高峰。昭披耶河(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km,流域面积15万km2。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左右。全国年均降水量1300mm,东南部最多达2370mm,呵叻盆地较少,约1000mm。泰国资源丰富。其中钾盐储量居世界第1位,锡储量占世界的12%,油页岩蕴藏量达187万t,褐煤蕴藏量约20亿t,天然气4643.96亿m3。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47790亿铢(约合1154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约2000美元,比上年下降20%。1998年平均汇率:1美元=41.4铢(泰货币)。1997年工业增长率,从1996年的7.7%降为-0.7%,1998年工业增长率为-12.6%。自1991年起泰实行汽车自由化,使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现有汽车制造厂15家,汽车和相关行业产值超过3000亿铢,在东南亚居第1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国耕地面积2070万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8%。1998年农业增长率为2.5%。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1998年出口大米620万t,创汇约810亿铢。也是亚洲仅次于日本、中国的第3大海产国。1998年海虾产值达540亿铢,为世界第1产虾大国。泰国砂糖出口居世界第2位,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达180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其中90%用于出口。旅游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外国游客从1985年的240万人次,猛增到1990年的520万人次。1998年来泰游客超过700万人次,创汇2800亿铢。据泰国旅游机构统计,1998年中国赴泰游客70万人次。服务业比较发达,全国现有客房约6万间。著名的曼谷东方饭店以优质服务而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著名旅游饭店之首。交通运输以公路和航运为主。铁路总长4452km(主要为窄轨铁路),公路全长46047km,其中国家级公路17920km。湄公河和湄南河是泰国两大内河水路运输干线。海运可达日、美、欧、中国和新加坡。曼谷是最重要的港口,承担全国95%商品出口和几乎全部商品进口的吞吐。自1987年以来,曼谷廊曼国际机场已逐渐取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空中枢纽,国际航线可达欧、美、亚及大洋洲40多个城市。1995年有民航客机64架。1997/1998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为36.6亿美元,占财政总预算的18.4%。泰国2003年12月31日人口6308万。国庆日(国王诞生日)12月5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616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1%。人均国民产值约2525美元。通货膨胀率2.7%。失业率2.1%。2002年工业、农业预算各占财政总预算的0.3%、6.8%。 泰国 泰国Taiguo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南滨泰国湾(暹罗湾),古称暹罗。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5180万,泰、老为主要民族。全国92%的居民信佛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国家,寺庙遍布城乡,僧侣触目皆是。 ☚ 缅甸 印度尼西亚 ☛ 泰国Thailand旧名“暹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3115平方公里。人口5480万(1988年)。民族众多,泰族占人口的40%。佛教为国教。首都曼谷。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为湄南河平原。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米、锡、天然橡胶、木材等。湄南河平原经济较发达。 泰国东南亚国家。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为邻,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地处东南亚心脏地带,境内南端的马来半岛部分,是由新加坡通向亚洲大陆的陆桥。面积51.31万平方千米,人口5719.6万(1990年)。兵力28.3万人(1991年)。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1975年7月1日与中国建交。 泰国 泰国全称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东部、东北部与柬埔寨、老挝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00多公里。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北部、西部是山地,有他念他翁山、坤丹山、当佩亚法山等。全国最高峰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中部湄南河流域为平原和三角洲,南部为狭长的丘陵地带,东部为呵叻高原。湄南河流经中部,全长1200公里。他里式湖有水道与泰国湾相通,为一泻湖。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三季,2—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1月为凉季。年平均气温为24—30℃。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以上,半岛南部为4000毫米。人口5290万 (1986年),主要有泰族,其他还有老挝族、马来族、高棉族、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掸族等山地民族,共30多个民族。泰语为国语。佛教为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南部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印度教、天主教。首都曼谷。旅游业很发达,是国家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 泰山 泰姬陵 ☛ 泰国Thailand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实行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6100万(1998年),首都曼谷,货币名称泰铢。泰国自1949年独立后,经过10多年的恢复和5个5年经济计划的实行,经济有较快发展,1961~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3%。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大量外资涌入,1987年以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87~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1.2%。1990年人均收入为150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占国民总产值的15%左右。80年代,农业改变了传统种植法,采用新科技,加强生态控制。发展集约化经营,成为重要的大米生产和出口国。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也较快。矿产资源丰富,锡蕴藏量居世界首位。但能源资源不足。工业基础薄弱。50年代初,只有少量种植业和采矿业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工业,后陆续建立了一些石油、化工、电子、电力、水泥、建筑、汽车装配等工业,并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从1988年开始,制造业年增长率均超过16%,在知识密集型产品生产上也颇有成就。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1965年为23%,1989年达38%。对外贸易长期逆差,但发展迅速。1990年出、进口额分别为236亿美元和326亿美元,是1982年的4倍左右。与此同时,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大米、木薯制品出口居世界第一,玉米、橡胶等在国际市场很有影响之外,冻鸡、冻虾出口也位居世界前十名,电子计算机磁盘出口为世界第三,电子元件、家用电器和化工产品已取代四大传统商品成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贸易的主要对象是日本、美国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和我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也十分密切。近年来,在利用外资方面成绩斐然,不仅日本、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而且欧共体成员国也加强了对泰国的投资。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37.45亿美元,外债总额934.16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在该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是受害深重的国家。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535.75亿美元,进口额为418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1344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9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0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02位,国际储备总额为295.37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