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泛美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泛美主义原指十八世纪末美洲民族主义者为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而提出的, 关于建立一个美洲各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的“大美洲联盟”或联邦以维护美洲各国主权和独立的政治主张。后来美国用作控制拉丁美洲的工具。先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和美洲各国具有共同利益为口号,排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尔后又与拉丁美洲各国签订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条约, 建立由美国独霸的“泛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丁美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不断发展, 要求改革泛美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 美国控制拉丁美洲的力量逐渐削弱。 泛美主义Pan-Americanism旨在改进美洲国家间政治关系与贸易关系的运动,其起源可追溯到1824年西蒙·博利瓦邀请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的一次会议。1826年,亨利·克莱在美国提出了泛美主义原则,主张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泛美体系。1881年,国务卿詹姆斯·G·布莱恩重谈泛美和睦的设想,邀请拉美国家于翌年参加会议。加菲尔德总统的去世使会议未能按时召开。1888年,美国重新发出邀请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首届泛美国家会议自1889年10月至1890年4月在美国首都召开。 泛美主义原指美洲各国要求联合,建立全美洲联盟或联邦的政治主张,以求拉美各国实行全面合作,共同维护独立和主权。1832年以后渐被美国所利用,并利用泛美主义建立了“泛美体系”,即美洲国家组织,成为美国控制拉美的工具。近年来,拉美各国纷纷要求改革“泛美体系”,摆脱美国的控制。泛美主义重新成为拉美各国团结反霸、反殖,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旗帜。 泛美主义 泛美主义美国在西半球建立霸权的对外理论之一。宣扬美国和美洲大陆其他各国在历史命运、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共同性。原为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领导者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提出,主张在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统治的斗争中,美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全美洲的联盟或联邦,共同争取和维护拉美各国的独立与主权。后来,美国著名国务活动家汉密尔顿提出泛美主义主要原则,并为美国国务卿格·克莱在19世纪20年代加以发展,以同玻利瓦尔的“拉美统一体”思想对抗。1889-1890年在华盛顿召开第一次泛美大会,第二次泛美大会召开于1901年,并建立泛美联盟。其后直至195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又召开第三至第十次泛美大会。泛美主义同门罗主义一样,经常被美国用作干涉拉美国家的理由。战后初期美国把泛美主义看作是巩固其后院、干涉拉美国家内部事物的有力武器。7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强烈要求改革美洲国家组织,反对美国利用泛美主义干涉各国内政的强权政治。 ☚ 泛非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 ☛ 泛美主义 泛美主义Pan Americanism原意是指要求美洲人民团结起来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的主张和运动。1797年,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弗朗西斯科·米兰达(Francisco Miranda)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反抗西班牙等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1826年,在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的倡议和主持下,美洲许多国家在巴拿马开会,号召成立泛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美国亨利·克雷从理论上对泛美主义作了阐述。 ☚ 泛非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 泛美主义Pan-Americanism美国为扩大其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思想。1888年3月5日纽约《晚邮报》首次使用“泛美主义”一词。1889年,在美国国务卿布莱恩的推动下,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美洲国家会议。会上成立了旨在汇集和分配商业情报的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这次会议象征泛美主义运动的开始。之后,美国通过一系列美洲国家间会议和条约,形成所谓“泛美体系”,建立泛美联盟等机构。美国政府以此为工具加强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制,并将其变成美国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并借以排斥欧洲国家,是门罗主义的补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